中移动采购总量再创历史新高,国内光纤缆需求仍将维持高位。
在去年9月启动的2016年第一批次光缆集采招标中,中移动需求规模为215.7万皮长公里,计6,114.35万芯公里。至此2016年普通光缆集采量总规模已达1.29亿芯公里,较2015年普通光缆集采量增长45%,再创历史新高。在停滞多年后,联通近期发布2017到2018年光纤缆集采公告,第一阶梯规模为4,296万芯公里,第二阶梯为1,534万芯公里;中电信也于去年底发布2016年光纤集采公告,需求3,500万芯公里,为半年用量。随着国家持续落实“宽带中国”和“互联网+”战略,以4G和光网络为核心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规模极大扩充,并将伴随需求持续扩容升级,作为网络先导指标的光纤缆需求在2018年仍将维持高位。
固网竞争加剧优化产业格局,利好光棒自给的龙头厂商。
中移动补齐固网基础设施,构建全套网络,是加剧运营商固网竞争的直接因素。自2014年来,其需求占全国过半,并推动国内需求占据全球半数份额。无论从争夺固网接入渗透率、4G回传与覆盖优化、还是从5G流量铺垫上看,中移动对固网建设的急迫推进仍将维持。需求拉动下,光纤单价自2014年触底回升,在2016移动第一批次光缆集采中,对应光纤单价已达65~70元/芯公里,其他运营商也纷纷采取了加价保量的策略,加速巩固宽带建设和业务竞争力。供不应求的状况主要源自上游光棒产能短缺,国内以长飞、烽火通信(600498.CH/人民币22.05, 买入)、中天科技(600522.CH/人民币10.61, 未有评级)、亨通光电(600487.CH/人民币23.17, 未有评级)、富通和通鼎互联(002491.CH/人民币13.00, 未有评级)等具备光棒自给能力的供应商受益最为显著,通过产能扩充及技改很好的契合了此轮长期的光纤需求景气高位。中标结果均表现出明显的集中度,规模效应促使竞争格局持续优化,利好龙头厂商。
中长期看,器件和设备需求景气更为确定
光纤光缆作为先导指标,明示了网络的容量规模和复杂度,更指明未来更长周期内,围绕设备和器件的扩容升级将伴随需求释放和产品周期一再迭代攀升。受网络云化和移动带宽增长的驱动,全球城域、接入和骨干WDM设备均表现出12%到17%的强劲增长。尤其在亚太地区,光网络设备2016年整体增速达到8.8%,中国占据了其中29%的份额,对100G DWDM端口的需求自去年以来已经创下新高。预计2020年光网络设备全球规模将从目前的15亿美金升至18亿美金。作为上游,100G和200G高速光器件在海外价值市场已经普及,在电信网和数据中心互联方面都呈现出供不应求,新规格产品仍在持续创新迭代。我们认为,在网络云化、高清视频、无线接入网换代和数据中心互联等几个重要方向的推动下,以器件和设备为核心的网络扩容升级在更长期间逻辑将更为确定,值得长期重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