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市场上关于“漂亮50”的传说有很多种,本文使用了大量一手原始数据对“漂亮50”进行了全面、严谨、细致的分析,希望这能有助于对当时市场究竟发生了什么有更加进一步深入的理解。
“漂亮50”崛起的宏观经济背景
“漂亮50”行情是在(1)总量上,美国经济长期增速中枢下降、短期经济见底回升,(2)结构上,政府支出大幅下降而私人部门消费投资回升的宏观经济背景下发生的。 对“漂亮50”理解存在的误区
“漂亮50”不等于蓝筹白马。一个非常有力的证据就是,当时道琼斯工业指数,30只最具代表性的蓝筹白马股票指数,明显跑输标普500。一些耳熟能详的蓝筹白马股票,如AT&T、通用汽车、美国钢铁,并没在“漂亮50”中。
“漂亮50” 成长性故事的谬误。70年代“漂亮50”公司净利润增速确有快速回升,但是一个被大家所忽略的重要事实是,同时期“漂亮50”公司净利润增速显著低于标普500平均水平。
“漂亮50” 绝非低估值故事。漂亮50”个股多数都集中在高估值组合中。1970年6月行情启动时,“漂亮50”平均PE是24倍,市场平均16倍。所以,“漂亮50”显然他不是一个低估值的故事。
“漂亮50”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行业特征:“漂亮50”所在行业产业集中度提升。“漂亮50”公司所在的行业其共同特点就是行业产业集中度出现了快速上升,这些行业出现了明显的(1)行业内公司数量减少,(2)行业前几大公司的市场份额不断攀升。
公司特征:“漂亮50”公司ROE显著高于同行企业。公司层面,最大的特点就是“漂亮50”公司都是行业优质龙头公司,盈利能力强。“漂亮50”公司ROE在20%左右,而当时市场其他全部公司的“ROE”在12%左右。
“漂亮50”最后是如何收场的?
“漂亮50”行情终结于经济拐点出现。历史数据看,“漂亮50”行情根本原因或许不在股票估值过高,而在于宏观经济向下拐点的出现(73年经济衰退)。
“漂亮50”的估值水平与后续市场表现。行情顶点时,“漂亮50”估值是市场平均的2倍多,之后这些标的并没有再次获得超额收益率了,虽然基本面事后来看非常不错。市场用高估值溢价的方式在“漂亮50”行情期间完成了对这些龙头公司的价值重估。
“漂亮50”对当前A股的启示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与“漂亮50”相似的经济环境,建议沿着产业集中度提高和行业内高ROE公司两条主线,寻找未来中国的“漂亮50”。
风险提示
经济下行超预期,国际市场大幅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