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对电解液需求大增,核心原材六氟磷酸锂供应紧张出现价格上涨,公司受益于电解液需求增加、价格上升、六氟磷酸锂自产导致电解液产品具备较强竞争力,在三个因素共振下,2016 年公司业绩实现大幅增长,符合我们的预期。
日化产品及特种化学品稳步发展,叠层服务树立新形象。公司在日化品及特种化学品方面的策略是聚焦高端客户、创新营销模式,公司持续拓展日化品等产品的营销市场,并且将过去团队式技术服务改进为叠层式现场服务,树立了更高端的品牌形象。
有机硅技术平台与日化材料、锂电材料形成有效衔接。公司不断研发有机硅材新产品,在日化领域开辟出新的业绩贡献点。同时因有机硅产品具有多种优异性能,逐渐应用到新能源汽车领域,所以有机硅业务可以与公司目前的新能源材料业务形成良性互补、资源共享。同时日化材料及特种化学品业务与公司锂电材料业务发展阶段不同,在资金的使用上能形成互相支撑,有利于公司整体的稳定发展。
锂电材料内生外延有序成长,正极穿透式布局蕴藏爆发力。内生成长方面,公司自主开发主要核心原材料,通过创新实现工艺、技术的不断完善,构建成本优势。外延上,公司并购核心客户与技术优势企业,参股上游原材料供应企业,同时横向上和其他材料供应商协同发展,锁定行业龙头地位。公司在正极材料领域通过横纵发展打造核心价值链,首先公司2016年控股正极材料企业江西艾德实现横向突破,业务范围从电解液扩展到正极材料,随后公司规划投建3万吨/年的电池级磷酸铁项目,为正极材料的供货建立了稳定的体系。同时子公司九江天赐与容汇锂业成立九江容汇,生产碳酸锂、氢氧化锂等产品,将正极材料产业链往上游延伸,实现了更加牢固的供货体系,为实现产品更强竞争力奠定了基础。从客户上看,新客户有珠海银隆、珠海光宇,同时在跟进Tesla、Panasonic等国际巨头。
创新价值凸显,平台优势持续。从研发上看,公司拥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等平台载体及高素质研发人员队伍,在生产流程上具备丰富经验,在中试、工艺上具备成熟模式,能支撑高附加值产品的产业化发展。电解液方面,公司能自主生产关键材料六氟磷酸锂,同时开发液体LiPF6和LiFSI新型锂盐。溶剂方面,公司控股中科立新获得有机硅电解液完全自主产权的物质专利,产业化后会构建新型电解液溶剂体系,同时公司增资吉慕特,获得电解液阻燃剂领域的领先技术,为电解液业务再添新的优势。
公司内生强劲,外延横纵发力。传统业务日化产品及特种化学品稳定发展的同时升级服务,与锂电材料业务可以形成相互支撑,有机硅技术平台与日化材料、锂电材料能形成有效衔接,锂电材料业务实现了电解液向正极材料的跨界,正极LFP材料产业链上又形成了穿透式布局,三元正极业大幅投产,新客户不断开拓,未来直指国际巨头。我们预计公司2017-2019年营收分别为31.5亿、64.7亿、74.3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5亿、7亿、7.4亿元,EPS分别为1.7元、2.15元、2.28元,对应的PE分别为30/24/22倍。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产能过剩,产品价格加速下跌,下游资金拖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