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要点
M1大幅上升,货币剪刀差六个月以来首次扩张。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58.29万亿元,同比增长11.1%,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低0.2个和2.2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47.65万亿元,同比增长21.4%,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高6.9个和4个百分点。M1-M2“剪刀差”上升至10.3%,终结六个月连续收窄。流通中货币(M0)余额7.17万亿元,同比增长3.3%。当月净回笼现金1.49万亿元。 2月份剪刀差终结收窄,与春节错位和基数因素有关:春节后居民存款大幅回落,去年基数较高,导致2月份M2同比滑落,不及预期;春节期间企业存款走低,去年基数较低,导致2月份M1同比跳升。综合1-2月数据来看,M1增速较快,M2平稳增长,低于去年同期值和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的目标值,明确了稳中偏紧的货币政策基调,也与短期内基本面回暖的局势相一致。
季节性因素减弱,社会融资大幅下降。1月份信贷冲高,2月份通常为信贷淡季,信贷回落,但2月份季节性因素减弱,此次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仍旧达到了1.15万亿元,略高于历史平均水平。总体来看,1-2月份社融数据仍然维持了较高的水平,社会融资总量继续增长,处于历史高位。分部门来看,受房地产销售回落的滞后影响,居民中长期贷款增幅下降;企业中长期贷款占比仍然较高,且处于高位,与制造业小幅回暖有关。从融资结构的角度来看,债券市场融资继续下降,债市复苏仍然需要一定的时间,特别是在整体监管趋于严格的情况下,债券市场融资难度走高,企业融资由债券和非标融资转向信贷。值得注意的是,外币贷款连续第二个月增加,表明更多的企业开始利用外币贷款缓解自身的融资压力,在2016年全年外币贷款整体呈现下降的驱使下,今年可能有较大幅度的反弹。境内股票融资环比和同比都出现下降,一定程度上说明股市提供的融资能力仍然有限,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构建,直接融资的进一步发展仍需继续深化。
留意市场风险,债市机会仍需观察。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表明,稳增长仍是本年度宏观调节的重要目标,经济下行压力仍未远离。今年宏观政策方面,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效,但预算内安排的基建投资虽然会较为积极,但难以独木之力支撑经济过热运行。综合来看,我们认为经济回暖的可持续性有待观察,全年通胀水平无需过分忧虑,未来仍将面临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传统产业出清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房地产调控的后续影响仍需密切关注。未来经济要开启新一轮增长周期,仍然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以释放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因此,一旦后续经济下行压力再度增大,债券市场的机会会再度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