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被资信评级机构列入信用评级观察名单,湖北宜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000422.SZ,简称湖北宜化)再度遭遇黑天鹅事件。
日前,湖北宜化发布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发生空间闪爆事故,造成2人当场死亡、3人重伤、5人轻伤。公司方面表示,目前公司已全力组织处置救援,事故原因正在调查中。这并非湖北宜化首次出现生产安全事故。公开资料显示,早在2010年前后,公司旗下子公司也曾出现过闪爆事故。
在这场意外发生之前,湖北宜化公布的2016年业绩预告中透露,预计2016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亏损约10.5亿元~12.5亿元,这是公司首度由盈转亏。
“目前,湖北宜化需要解决的问题比较多。”上海一位化肥行业券商研究员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公司虽已启动一轮定增,但围绕着公司身上的内部管理和业绩压力仍会给企业带来不小压力。
再现意外闪爆
湖北宜化公告资料显示,2017年2月12日凌晨3点30分许,该公司全资子公司新疆宜化化工有限公司电石事业部5号电石炉2号电极处理料面时,发生空间闪爆事故。事故造成2人当场死亡、3人重伤、5人轻伤。
事故发生后,湖北宜化已迅速组织全力处置救援,事故受伤人员紧急送往医院救治,涉事的5号电石炉停止生产。目前,事故原因正在调查之中,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尚待确认。
“事故发生的原因预计与企业的内部管理有关。”上述研究员表示,一般来说,生产企业一般会制定严格的SOP(标准作业程序),用以指挥正常的工作执行,但在管理上若有疏忽,或职工的大意,很容易发生一些意外事故。
而此前,湖北宜化下属子公司也曾出现过类似事件,后续,湖北宜化需要在内部安全生产规范和操作方面加强管理。
对比新型化肥企业,作为“中国氮肥第一股”的湖北宜化,其诸多传统生产设备也进入新一轮的更新周期。
2016年12月,湖北宜化已启动定增,计划募集资金17.81亿元,所募集资金计划全部用于公司湖北地区45万吨合成氨生产装置的技术改造。“湖北本部是湖北宜化业绩贡献的主力。”上述研究员说,随着技术的更新升级,此前湖北计划本部所投入设备在行业内来看不算很高,虽然此次安全事故不一定与设备有关,但在当前淘汰落后产能的背景下,主力的设备应该及时升级换代。
业绩陡转直下
目前,闪爆时间对公司的经济损失还不明确,但湖北宜化陷入业绩亏损的窘境已经公开化。
日前,湖北宜化发布2016年度业绩预告称,预计2016年度公司净利润为亏损10.5亿元~12.5亿元,基本每股为-1.17元到-1.39元。而在2015年,公司净利润约为3539.60万元。
有鉴于此,日前,联合资信评估有限公司(简称联合资信)对外发布公告称,决定将湖北宜化母公司湖北宜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宜化集团)和湖北宜化所发行的公司债列入信用评级观察名单。这是集团公司首度被列入信用评级观察名单。而公司在2009年12 月发行的“09宜化债”也将被实施投资者适当性管理。
针对亏损原因,湖北宜化表示,因国家供给侧改革,导致煤炭价格大幅上涨,公司原材料采购成本增加。此外,国家取消中小化肥优惠电价,导致公司外购电成本上涨。而从2015年起,国家恢复征收化肥行业增值税,造成公司生产经营成本上升。此外,与之配套的化肥铁路运输价格优惠政策取消,公路运输价格上涨,造成公司产品运输成本上升。
除了这些行业共性因素外,湖北宜化陷入业绩亏损的另一理由则是公司部分装置停产。公司方面透露,在2016年,湖北宜化旗下子公司湖南宜化、内蒙联化尿素装置停产,宜昌本部尿素装置停产进行技术升级改造,由此导致公司主要产品产量下降,营业收入减少。
不过,湖北宜化并非唯一一家业绩亏损的肥料企业。在已公布业绩预告的同类企业中,云天化、四川美丰等公司的业绩预告中均预测公司2016年业绩为预亏。
这一行业特征已持续多年。以尿素为例,太平洋证券一份研报则透露,我国尿素目前表观产能8400万吨,2015年产量逾7100万吨,其中国内消费5700万吨,出口1400万吨。但2016年受出口下滑逾300万吨拖累,尿素价格一路下滑,企业开工率却由2014的70%左右下降到2015年间的50%左右。
不过,短期来看,肥料企业会迎来一个短暂的“缓冲期”。2016年12月23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公布了《关于2017年关税调整方案的通知》,方案中取消了氮肥、磷肥等肥料的出口关税,并适当降低三元复合肥出口关税。
“具体来看,氮磷钾及三元复合肥出口关税从30%下调至20%,利于行业出口。”上述研究员说,而随着此前行业洗牌和产能供需关系的变化,如今市场供需趋紧,预计2017年尿素及磷肥出口形势会趋于好转。
但这种情况可能无法持续长久。太平洋证券研报中认为,2018年,我国将执行的环保税法相较过去排污费征收的费率会提高。
“预计未来国内和国际市场上的需求端无太大变化。”上述研究员表示,通过新一轮去产能,一些低成本的产能会存活下来,而高成本产能会被继续淘汰。“围绕在包括湖北宜化在内的老牌肥料企业身上的高成本产能占比不算小,企业需要尽快解决这些问题。”
(编辑:李清宇,邮箱:liqy@21jing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