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1月CPI同比2.5%(前值2.1%),1月PPI同比6.9%(前值5.5%)。
1、1月CPI同比录得2014年以来的单月新高,略高于市场预期,暖冬因素影响叠加节假日错位效应,食品类价格环比涨幅弱于前两年可比期间表现,蔬菜表现尤为明显。而非食品类价格涨幅却好于前两年可比同期表现,其中旅游(9.5%)、交通工具用燃料(4.6%)和家庭服务项(3.5%)上涨尤为突出。具体看,(1)食品类中蔬菜(环比6.2%)环比表现低于去年同期水平(7.2%)和春节表现(29.9%),猪肉(3.4%)、鲜果(5.7%)和水产品(4.4%)环比涨幅均好于去年同期水平,但低于去年春节表现。蛋类和奶制品持续下跌,表现差于去年同期和春节表现;(2)非食品方面,节假日因素下旅游(9.5%)、交通工具用燃料(4.6%)和家庭服务项(3.5%)环比上涨明显。
2、PPI同比超预期提高1.4个点至6.9%,创2011年9月以来新高,但环比涨幅较去年12月份回落明显。PPI延续上涨趋势,主因翘尾效应叠加低基数以及节后开工复产补库预期。但力度有所放缓,表明供给侧改革日渐深化下价格逐渐回归正常化。其中上游采掘业(3.5%)表现优于中下游(1.7%和0.6%),也与近期中游生产旺盛高频数据相印证。行业层面上看,受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影响带动石油开采业涨幅扩大明显(10.4%),与此同时节假日扰动下,燃气生产和供应涨幅明显(2.2%),而煤钢焦上下游价格涨幅均有不同程度的回落,造纸行业涨幅也较2016年12月份有所收窄。
3、未来看,节假日错位致使基数抬升下,食品和服务价格涨幅将有所回落,预计CPI在2月份回落至1.5%左右。而PPI看节后开工复产以及近期的基建投资项目开工需求向好预期下,叠加低基数效应,预计仍能有不错表现,2月份或可录得7%以上。我们对于PPI的判断是货币政策中性以及放宽对经济增长底线背景下,稳增长力度退居去杠杆防风险之后,今年生产资料价格涨势恐难延续2016年的强势,预计PPI前高后低,一季度达到高点后逐季回落。
4、从政策层面上看,今年的日子怎么过?我们在此前报告中提出,财政政策没有那么松,可能比去年边际收紧,信贷政策没有那么紧,货币政策中性收紧。在财政支出大幅滑落情况下,财政货币化工具服务“稳中求进”目标的地位上升。如果今年专项金融债不发或者少发,那么可能会回到2015年的模式,即央行向国开行或商业银行发放PSL等形式的再贷款,支持基建和PPP。这种情况下,考虑到增长企稳,通胀有所上行,央行货币政策会收紧。
风险提示:节后开工复产力度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