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货币政策紧缩的持续力度需要从货币政策变化的触发因素来入手分析,观察这些因素在当前的状态以及未来的变化可能;
2、梳理出四类可能引发货币政策变化的驱动因素,分别为:常规基本面因素(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企业债务杠杆)、外围因素(人民币汇率、美元指数、美债利率)、结构性因素(其他存款性公司总资产增速、同业负债增速)、防风险因素(房价、股价、债券价格、商品价格、信用风险);
3、汇率因素在阶段中可能会形成影响货币政策的原因,但是作为一个大国经济体,这不应该是常态;金融去杠杆因素从现实数据表现来看,看不出明确的因果相关性,其内涵更多可以归纳在广义货币供应量中;防风险因素中的资产价格着眼点在于房价,次之是商品价格,但是探讨资产价格和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很早就已经被争论的命题了,至今不能清晰定论。”对于货币政策的影响,上述四者必然有真有假,但是从影响逻辑来看,应该有主次之分,基本面因素是主导,第二类因素不确定(从趋势意义来看,不应为主导),后两者因素是辅助,当主导的基本面因素稳定时,后三类因素可以重点对待,去理解货币政策的变化,但是一旦基本面因素发生变化,则货币政策取向一定是以基本面为主导,后三者因素的影响效力会迅速衰减。
4、自2016 年四季度以来,由于基本面因素稳定,因此货币政策可以更多的着眼于后三者,但是从后三者的跟踪指标(美元指数、人民币汇率、各类资产价格变化、金融杠杆率)观察来看,多已经进入到稳定时期,货币政策持续收紧的迫切性有限,更可能是进入到一个相对平静的观察时期。
5、从后续展望来看,未来时期内,基本面的变化也会存在变数,从我们的预期来看:最关键性的通货膨胀指数会再度进入到下行阶段(CPI 的下行拐点已经出现,PPI 的下行拐点从2 月份出现);广义货币供应量指标和社融增速指标也依然在去年11 月份以来的下降轨道中;经济增长保持稳定,下行压力依然存在。基本面的未来变化方向将进一步促使货币政策在静默观察期停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