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公司新闻 - 利好新闻 - 正文

新三板进入万家时代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张玉洁 2016-12-20 12:51:07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12月19日,随着金象香山、瑜欣电子等17家公司集中登陆股转系统,新三板挂牌公司总数达到10000家。新三板市场进入了万家时代。

不过,新三板当日交易量仅为13.18亿元,甚至不如A股市场前三名公司一家的交易量。在挂牌企业达到10000家之际,新三板市场亟待完善。

体现经济转型方向

在10000家挂牌企业中,1646家为做市转让,8354家为协议转让。

新鼎资本张驰认为,挂牌企业数目突破万家意义重大,新三板在中国资本市场中的地位得到了充分肯定和稳固,监管机构将越来越重视对挂牌公司的监管。同时,如何提高市场流动性尤其是创新层的流动性等问题,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此外,金融机构将更多考虑对新三板的配置。新三板从量变到质变或为时不远。

新三板在成立之初,即肩负起为中小创业企业成长助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历史使命。从目前的挂牌企业信息来看,新三板基本已经实现了行业、区域的全覆盖。

从二级行业分类上看,目前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挂牌企业数量最多,占比14.9%;其次是专用设备制造业和计算机、通信和电子设备制造业,分别占比6.7%和6.5%。挂牌企业多集中在高科技创新行业,符合新三板定位于创新市场、为创新型中小企业服务的宗旨,代表着经济转型的方向,集中了各个行业的优质企业。在挂牌企业中,不乏英雄互娱、神州优车、孩子王等在互联网细分领域的龙头公司。

整体来看,新三板挂牌企业中,金融业整体的市值和交易活跃程度居于前列。九鼎集团、神州优车、中科招商、中投保、硅谷天堂、恒大淘宝、东海证券、新产业、信中利、南京证券等总市值居前的企业中,包括多家金融业企业。其中,九鼎集团市值超过千亿元。12月19日,位于创新层的永安期货成交金额达到9089.94万元,约占当日创新层交易总额的15%左右。

根据联讯证券新三板研究院统计数据,截至2016年11月底,2016全年新三板共发生95起上市公司并购新三板企业的案例。其中,39起并购案例为上市公司实现对挂牌企业的绝对控股,21起收购案例涉及收购挂牌企业全部股权。久银控股董事长李安民认为,由于整体估值仍然处于低位,新三板目前已经成为A股上市公司的并购池。

期待多方组合拳

目前新三板面临着众多基础性问题待解决。其中,流动性不足,导致挂牌价格失真、融资功能不强、做市公司估值低于协议转让公司等。这些问题制约着新三板的进一步发展。

在政策支持方面,引入私募参与做市试点近期可能落地。12月13日,全国股转公司发布私募机构做市业务试点专业评审申请材料评分排名及进入现场验收机构名单,深创投、中科招商等10家知名私募机构进入现场验收机构名单。从目前资金增量来看,首批资金增量预计只有数十亿元,流动性难有根本改观,开创性意义令人关注。

一位新三板资深投资人士对记者表示,引入私募做市试点短期内难以影响二级市场大势,但这项政策积极意义在于试点成功之后能否扩围。“若试点成功,不排除会有扩围,越来越多的私募将参与进来。当有大量的私募参与做市时,将对市场产生很大的影响。”

李安民认为,新三板市场从2015年到2016年的历程,类似于二级市场主动回归到一级市场,体现了新三板最初的定位,即股权市场。新三板的定位是服务于创新型企业、创业型企业和成长型企业。新三板投资需采取长期持有的价值投资策略。

进一步规范市场

规范的市场需要有进有出。除了规范挂牌制度,建立常态化摘牌制度同样重要。新三板中大多数挂牌企业是中小企业,在挂牌门槛相对较低的情况下,出现管理不规范,损害投资者利益的情况也时有出现。去年以来,新三板公司不乏出现实控人跑路等现象。

为加强监管,股转系统于10月21日发布终止挂牌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规定了十一条强制摘牌条件,包括信息披露严重失信、欺诈挂牌、持续经营能力存疑和公司治理不健全等。新三板挂牌企业的退市节奏明显加快。

数据显示,截至12月16日,新三板已有52家企业摘牌,摘牌频率逐月加快。今年年初至10月21日,新三板摘牌的企业家数为28家,平均每月有2.6家新三板公司离开;从10月21日至今,摘牌家数为24家,平均每月有12家新三板公司离开。

在摘牌的企业中,部分是由于转板、被并购或者拟IPO等主动摘牌,而朗顿教育、中成新星、佳和小贷、森东电力、众益达5家公司因未按照期限披露年报、半年报而被强制摘牌。

安信证券新三板研究负责人诸海滨认为,在新规之下,预计新三板退市公司数量大幅增加,明年月均退市数量将达到10家以上,全年新三板退市数量达到三位数的概率大。这将更好地发挥新三板为科技创新型企业服务的功能,利于提高三板企业整体质量。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