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DRGs支付方式推广超预期,相应医院端应用软件信息化厂商将大幅受益:新医改以来,人社部门已明确提出要在总额控制的基础上结合门诊统筹来开展按人头付费,结合住院大病的保障探索按病种付费(DRG)、按人次付费以及按服务付费的多元化支付体系。本次政策明确要求,通过临床路径合理测算单病种付费、按疾病相关诊断组付费(即DRGs付费)等支付方式的支付标准,将促进DRGs付费方式由试点阶段向全国范围推广应用的进度。以DRGs分组为核心的医院端应用软件,包括绩效分析、质量控制、过程控制(临床路径)等的DRGs服务平台将随着DRGs在全国范围推广的过程中大幅受益。一方面,随着DRGs付费在全国卫生系统内推广,全国范围内具有住院医疗服务资质的医院超过,其基于DRGs分组的客户端软件开发服务需求将成为刚需;另一方面,临床路径管理有关被要求纳入绩效考核管理,相较原有的医疗服务管理评价指标,DRG绩效评价是综合性更强、更具可比性的维度及新的医疗服务管理评价指标,将对医院现有考核系统产生替代效应。
临床路径的统一,将促进医疗大数据的融合管理:医疗大数据应用的痛点在于一方面全国各地对于医疗专用名词的称呼不一致,另一方面医疗服务机构数据(如电子病历、影像、放射、基因等)、药店数据、医药研发数据、商业保险数据等系统接口未打通,不能形成数据闭环导致医疗大数据不能融合。临床路径的统一将统一不同医疗机构和中西医对于医疗专有名词的字节分歧,解决了医疗大数据融合的一大痛点。随着医疗信息化的持续投入,医疗机构与药店、医保的接口统一建设标准,医疗大数据将解决信息孤岛痛点,融合管理成为医疗大数据的趋势。
DRGs与医疗大数据双管齐下,商业险发展大有可期:商业险补充医保是缓解医疗保险支付压力的必要手段,而商业险的发展乏力需要病种支付标准的统一和利用医疗大数据提高精算能力。DRGs和医疗大数据的双管齐下将帮助保险公司开发各类补充性医疗保险并降低赔付成本。一方面,开发健康保险、补充性、重大疾病等保险产品。因为缺乏对病种治疗费用的统一标准、参保群体医疗费用风险的科学评估,在保障设计及精算定价方面无据可依,从而限制了保险产品的开发;另一方面结合基于医疗大数据的健康及慢性病管理可降低赔付成本。目前国内100+家商保公司中只有4家公司专业经营健康险。由于赔付率过高,加上代理费和管理费等经营成本,多数健康险亏损。而基于患者健康数据、付费数据及疾病概率监测分析,保险公司可针对用户进行健康及疾病管理,做到“治未病”和“大病早治”等,避免医疗消费升级,从而有效降低理赔成本。
投资建议
我们维持行业“买入”评级,从三条主线挖掘投资机会:一、看好具备DRGs信息技术的公司,推荐东华软件,其旗下的万兴新锐是北京DRGs课题组的唯一技术服务商,而北京DRGs经验已开始向全国推广;二、看好把握医疗大数据端口并已布局商业险的医疗信息化公司,推荐易联众,公司坐拥1亿社保发卡量,3亿的民生服务覆盖人群,承建了多个省的人社和医改卫生平台,并引入华夏人寿战略投资,参与设立海保人寿,兼备保险销售资格,关注东软集团、创业软件、海虹控股;三、看好拥有医疗大数据融合优势并具有智能平台和渠道资源的公司,推荐思创医惠,公司打造了开放标准平台“医疗生态云架构平台”,构建“开放大平台+专业微小化应用”的个性化服务体验,智能开放平台与医院原有的各类信息系统对接,形成信息交互平台,免除了接口费用,有利于数据的融合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