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中国进出口贸易明显改善,无论美元还是人民币口径,进出口均有超预期表现。以美元计,进出口双双结束持续数月的负增长的局面。
对主要贸易对象出口中,对美日欧的出口同比均扭转了负增长趋势,显示全球贸易萎缩和主要发达国家经济疲弱迹象有所改善,11月新出口订单重登荣枯线,而外贸出口先导指数和出口经理人指数在经历短暂下跌之后再次上行,对未来出口改善的持续性形成一定支撑。
主要进口商品数量同比较上月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原料进口数量增幅明显,其中铁矿砂、原油、钢材、汽车同比增速连续回升;初级形状的塑料、成品油、纸浆同比转正;铜材、金属加工机床同比跌幅收窄。
11月在去年同期基数明显抬高的情况下进口仍出现明显好转,而美元计的出口历经7个月同比负增长终转正,主要受到人民币贬值、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和需求面改善的推动。
汇率方面,11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同比贬值7.4%,环比贬值1.6%,而11月底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较上月底上涨0.49%,显示人民币兑美元贬值、非美元兑人民币汇率贬值,人民币贬值带来计价方面的利好,对出口改善形成明显的支撑。
价格方面,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贸易数据的支撑和修复作用仍在持续,而且11月更为明显,11月RJ/CRB工业原料现货指数和金属现货指数均值同比大涨19.78%和35.07%,较上月加快11.3和21.5个百分点。
需求方面,短期外需疲弱得以改善,但长期来看,美国经济和中美关系面临特朗普政策的不确定性,2017年欧元区政治风险集中爆发,日本经济难言改善,外需层面对中国出口支撑和改善作用的持续性仍待继续观察。内需方面,原材料进口量价齐升,是价格上升提升企业补库意愿,还是生产企稳、内需好转,需进一步观察投资端数据来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