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经济数据好转、加息预期的基本确认以及12月意大利公投等因素的作用下,本周美元指数继续上升、周四盘中接近2003年以来的最高位,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突破6.9关口。虽然人民币对美元有较大的贬值幅度,然而11月份以来人民币对欧元和日元等主要货币均有升值。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在经过10月份的下跌之后,11月以来持续上升。上周五(11月18日)公布的人民币汇率指数为94.54,已经超过今年9月份的平均值(今年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的快速上涨始于10月份)。
截止到目前为止,央行对外汇市场进行的有效干预并未出现,实际这与人民币汇率锚由软盯住美元逐渐转为兑一篮子货币有关,另一方面正如央行在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所阐述过的,人民币双向浮动弹性增强本身就是汇率市场化的必然结果,是国际汇市变化的自然反应,央行允许在不发生恐慌的情况下令人民币根据市场化方向变化。需要注意的是,汇率容易形成超调,仍然需要防止恐慌出现,央行持续放任人民币贬值并不可取。
已知信息中,本周央行使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投放资金9000亿元,回笼资金9100亿元,合计净回笼100亿元。其中7天逆回购到期回笼资金5800亿元,投放4900亿元;14天逆回购到期回笼1000亿元,投放3350亿元;28天逆回购到期回笼1800亿元,投放750亿元;国库定存到期回笼500亿元;此外无其他货币政策工具。
本周资金利率延续了上周的上升趋势。本周五,隔夜和1周Shibor拆放利率较上周五(11月18日)分别上升2.4Bp和1.4Bp。周五R001和R007较上周五分别上升2.84Bp和6.30Bp。未来一段时间,资金面将延续稳中偏紧的格局。考虑到人民币贬值压力犹存、资本外流压力依然较大、通胀预期升温、年末季度性因素等,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资金面将延续稳中偏紧格局。另一方面,在“抑制泡沫、防范风险”的政策背景下,诸如加强影子银行业务监管和表外业务约束等的配套措施相继出台,这也对抬升利率中枢起到了较大作用。
本周融资余额增量环比继续下降,新成立偏股型基金份额预计将接近上周水平,导致边际资金供给回落。新股申购金额增加较多,限售股解禁市值回落,边际资金需求较上周增加。综合看来,本周资金动力小幅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