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摘要:
“向中国开炮”似乎是历任总统竞选时的共同策略,当选后又转变态度,其实不难理解,前者为了竞选,后者说明中美合作比敌对更有利。候选人和总统的角色差别,决定特朗普出发点已从选票转向经济发展,对中国敌对或贸易保护将令他与其承诺的目标越走越远。
先假设他决定将口号付诸行动,推行贸易保护也将面临三个障碍。一是总统可以提案,但不能绕过程序和法律约束,现行的五个相关法条,赋予总统限制贸易或制裁他国经济的权力,但都是有前提的,或者需要立法机关审议。二是特朗普与传统共和党在自由贸易上存在分歧。三是新参议院中的共和党及领袖麦康奈尔会以美国利益为原则而非全力支持特朗普的任何一项危险决策。
中美贸易结构的变化也显示,贸易保护也难以提振美国制造业。中国在美国出口占比渐增,若实行贸易保护,将可能遭受中国的贸易限制,受损的不仅是中国,还包括美国对华出口的汽车和专业设备,并最终累及美国制造业,这与特朗普宣称重振制造业的目的相悖。 短期来看,中国对美出口的商品有不可替代性,一是纺服及日用品短期实现美国本土生产难度大,提高关税将通过价格提高劳动者生活成本,有损就业;二是机械设备类在中国对美出口占比上升,而中国商品以价格优势而难以替代,贸易限制实际是提高美国成本和对损失社会效率;三是在部分特殊领域,中国商品难以被替代。
中国作为美国第三大服务贸易出口国,占比多半是旅游而非难以替代的知识产权,贸易保护将减少中国赴美旅游人数,对中国影响不大,但对美国旅游、消费业及相关行业损失会比较明显。
特朗普的贸易保护与G20杭州峰会对贸易保护反思形成鲜明对比,与各国对促进贸易投资的承诺相背离,不仅无法实现其对国内就业的提振,相反在引起全球贸易继续衰退的同时伤及美国本土经济。
中美双边投资协定有助于美国企业进入中国,促进吸收中国市场的优势;而且相对于美国在华投资流量,中国对美投资规模更大,对美国就业的促进,与特朗普的政策目标并不背离。因此BIT即使在奥巴马任期内无法达成,料将在特朗普任内也不会出现谈判关闭或重谈的局面,但可能会面临新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