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以沪指为代表的大盘蓝筹类个股表现活跃,而相对的是以创业板为代表的成长和题材股被资金抛弃,同时在特朗普意外当选新一任美国总统之后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井喷式上涨也带动了过去几年一直被冷落的强周期性个股出现连续大涨。但周五夜盘时间,大宗商品价格出现剧烈波动,原油黄金价格大跌,给此前表现活跃的周期股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展望本周,我们认为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通胀预期能否继续发酵?在经历了周五的商品大跌后,国内通胀预期能否继续发酵是A股本周走势的核心因素:若通胀预期仍然好胀,则受益于通胀的周期性个股仍能带领A股走出上升行情,相对的防御类和成长类个股将继续受到抛弃;但若通胀预期出现阶段性消退,则上周活跃的周期股可能出现大幅回调,并拖累大盘走弱,此时防御类个股和成长股可能重新获得市场认可,同时市场活跃资金喜好的题材股如高送转和次新股大概率将表现强势。
2.如何观察通胀预期?鉴于A股波动较大的特点,从A股角度观察通胀预期可能出现较大偏离,比较好的观察手段是债市。债券收益率的涨跌是最能反映大资金对未来通胀的预期,具体而言,若国债长端收益率上升更快(相对短端),则说明通胀预期仍强,反之亦然。
3.主板和创业板相对强弱是否到了转折点?目前来看,还未看到拐点的迹象,这本质上也是对长期通胀预期的判断。从周五外盘交易情况来看,除美国外发达国家主权债长端收益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美债由于老兵节休市),表明全球通胀预期都在加强,国内也同样会受到国外因素的影响。故我们认为尚未看到通胀预期出现拐点的迹象,周期性行业仍然具有配置价值。
综上所述,展望下一阶段A股走势,我们认为最有可能出现以下走势:周期性个股出现阶段性回调,并震荡整理,时间上看两周到一个月(美联储加息后),在此期间,大宗商品和周期股大概率呈现震荡整理的走势,而此前受到压制的成长、防御和题材类个股预计表现将相对较好。
根据以上判断,建议的应对策略是:周期股的回调是给予此前畏高的投资者一次绝佳的买入良机,在周期股震荡回调之际,可以择机逢低加仓;相对的,此前在成长股、防御类个股和题材股的仓位可以趁着上述板块相对强势时择机减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