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美国大选搅局未能影响A股市场强势格局,目前市场可能仍在自2969点开启的第5浪上涨中运行。后期市场可能出现怎样的走势?应该说影响市场的因素众多,外围层面,政治层面,经济层面,心里层面等等。化繁为简,今天我们只从经济层面这个相对最重要的变量出发和大家交流下对市场的判断。我们借鉴美林投资时钟理论的方法,计算股票、大宗商品、债券,现金等四大类资产的收益表现。采用工业增加值和CPI数据增速作为划分经济四个阶段的主要依据,即工业增加值下行、CPI下行为衰退阶段,工业增加值上行、CPI下行为复苏阶段,工业增加值上行、CPI上行为过热阶段,工业增加值下行、CPI上行为滞涨阶段。注意我们这里所说的“滞涨”、“衰退”、“复苏”,“过热”等用语仅是借用经济周期研究中的表述,仅表示国内某一时期的经济状态,并不是经济周期理论中所表述的经济特征。我们发现国内经济从2000年9月至2010年2月走过了三轮完整的滞涨、衰退、复苏、过热周期。比较各类资产在三轮周期中各经济阶段的收益情况,我们发现国内资产的表现基本符合投资时钟理论。衰退阶段债券表现明显强于其他类资产。复苏阶段股票表现较好。过热阶段大宗商品表现较好。滞涨阶段现金与大宗商品表现较好,股票表现一般。我们来验证一下2010年2月以后的经济阶段各类资产的表现,2010年3月至2011年7月,从工业增加值以及CPI数据看,经济处于滞涨阶段中。比较该时期内资产的表现,我们同样发现大宗商品、现金表现较好,股票表现一般。2011年8月至2016年2月国内经济持续下滑,根据划分经济主要在衰退和滞涨两个阶段运行(主要是衰退阶段),该阶段A股的表现大部分时间不尽如人意,期间尽管市场经历了自2014年下半年的“疯牛”行情,但是糟糕的基本面未能持续托住A股的泡沫之重,15年下半年的股灾至今让人记忆犹新。如果按照整个经济阶段计算收益情况,2011年8月至2016年2月A股市场月均收益率0.32%,未能跑赢债券月均0.49%的收益。2016年3月工业增加值开始回升,同时CPI开始下降,复苏阶段下我们也看到了大盘自2638以来的持续反弹,但是我们注意到自9月起,国内的CPI再度上行,昨日我们的宏观研究员也和大家分析了四季度CPI仍有上行动能,结合近期工业增加值的表现,国内的经济可能再度陷入滞涨的阶段中,根据前述的经验,滞涨阶段表现较好的是大宗商品和现金,这也可以部分解释近期大宗商品狂热的基本面动因。尽管A股市场我们也看到了资源板块的强势,但历史情况也表明滞涨阶段股票市场难有大的行情,从这个角度分析,后期我们并不认为本轮A股市场会有大的上行空间,背后的逻辑也容易理解,CPI上行制约货币宽松空间,市场利率中枢或将抬升,此外,经济缺乏上行动能同样使得A股估值难有提升空间。当然,目前的判断只是基于对后期经济预测进行的,如经济有超预期的表现我们也会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市场的可能运行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