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摘要:
10月中国进出口同比增速延续上月双双负增长的局面,贸易数据连续两个月不及预期,但降幅均有所收窄,进出口呈现弱势平稳和修复迹象,符合我们在上月报告中“预计四季度进出口压力或将减轻”的判断。 结构方面,一是加工贸易季节性复苏,一般贸易和来料加工装配贸易跌幅收窄,在世界工厂地位转移的大趋势下,加工贸易占比上升并非趋势性贸易格局改变,而是更多的表现为季节性修复;二是在全球经济疲弱和贸易萎缩的大环境下,对主要贸易对象出口仍处收缩区间,10月制造业新出口订单重回荣枯线下,同时外贸出口先导指数和出口经理人指数双双出现下滑,外需疲弱的趋势尚未出现根本性改善;三是10月PMI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显示明显回升的趋势,内需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恢复,带动铁矿砂、钢材、成品油和汽车等商品进口数量较上月有所好转。
10月进出口数据双双不及预期,但较上月跌幅收窄,主要受内外需、汇率和价格因素影响,贸易呈现弱势修复趋势。(1)需求方面:外部需求仍然较弱,全球贸易萎缩趋势未发生根本改善,国内12个重点行业PMI中有10个高于荣枯线,制造业结构性回暖趋势得以延续;(2)年内人民币汇率贬值预期仍存,对出口贸易产生提振效应;(3)今年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处于回暖区间,对进口数据的修复作用持续发力。
进入11月,美联储加息、美国大选等影响全球经济和贸易的不确定事件将逐渐落地,美联储12月加息几乎得到普遍认同,加息影响也被市场部分消化;特朗普最终入主白宫,年内最大的不确定因素也最终落地。特朗普的贸易保护主义态度和对中国经济增长和贸易、汇率问题的长期指责,并将美国国内制造业、就业、贸易逆差等问题归咎于中国等新兴国家,其上台后可能对中国汇率和贸易问题形成打压和制约,或将使中国贸易的外部环境承压。
国内制造业结构性回暖但短期内难以对贸易产生实质性改善,外需疲弱趋势不改,加上特朗普当选后可能给全球经济带来政策上的新风险和不确定因素,预计年内进出口疲弱趋势将大概率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