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摘要:
9月我国进出口双降,大幅不及预期。按人民币计:中国9月出口同比-5.6%,较上月增速下跌11.5个百分点,结束六个月的增长趋势;9月进口同比2.2%,较上月涨幅下降8.6个百分点,虽不及预期但延续增长态势。这印证了我们在《贸易回暖证据不足,谨慎乐观20160911》对贸易数据的判断:“8月进出口数据向好,受工作日、低基数效应、汇率、大宗商品价格回暖、去产能补库存造成结构性需求缺口的拉动等因素干扰较多,目前谈内外需趋势性回暖恐怕尚早”。因此9月进出口双降,虽大幅不及预期,但却在意料之中。
9月进出口数据疲弱,主要受全球需求疲弱因素、基数因素以及价格因素影响。
需求因素:内需疲弱是9月新订单指数下滑的主因,内需尚未企稳是9月进口同比下滑的根源;外需方面,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并出现贸易萎缩的迹象,叠加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因素不断累积,中国难以脱离全球经济环境而独善其身。
基数因素:去年9月中国出口金额同比跌幅4%,在去年7-11月中同比跌幅最小,导致的高基数效应拖累了今年9月的出口表现。
汇率因素:9月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较8月末下跌0.28%,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微贬0.12%,人民币贬值虽对出口的提振作用由于贬值幅度较小,也相对较弱;另外,加工贸易出口占比已达35%并在不断提升,汇率因素的影响将随着贸易结构的转变而有所弱化。
价格因素:9月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有所下降,RJ/CRB指数日均值同比下降6.72%,跌幅较8月加深0.41个百分点;欧佩克9月原油产量创新高,布伦特原油期货结算价跌幅加深,WTI原油同比转跌。
9月PMI及高频数据表明,国内制造业结构性回暖,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连续处于扩张区间,四季度积极财政政策、基建投资和PPP推进的托底效应逐渐显现;由于美国大选、英国脱欧后续影响等不确定因素,美联储12月加息预期升高以及人民币入篮效果渐显,我们维持四季度人民币大概率仍贬值的判断,汇率层面对出口提振作用仍存;PMI回升等因素,四季度外需有所好转,9月新出口订单重登扩张区间,预计四季度进出口压力或将减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