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A股16家上市银行(以下简称上市银行)强化成本管控,业务及管理费用为4573亿元人民币,同比小幅上升0.76%,远低于2015年上半年4.8%的增速水平,主要关注点如下:
第一,费用节约对上市银行成本效率的提升贡献较大。上半年,上市银行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速为5.41%,而业务及管理费用增速较其显著低了4.65个百分点,推动成本收入比同比下降1.09个百分点到23.66%,为稳定银行利润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据估算,如果业务及管理费用保持与营业收入相同的增速,上市银行将多支出211亿元的费用,约占税前利润的2%。
第二,成本控制体现结构性特征,员工费用保持正增长。业务及管理费用主要由员工费用、业务费用以及折旧与摊销等三部分组成。实际上,上市银行压缩成本主要体现在严控物业及设备的支出,员工费用依然保持小幅增长:上半年,折旧与摊销费用增速降幅最为明显,同比下降了11.58个百分点到-1.72%;虽然员工人数及员工费用同比增速均有所放缓,但仍保持在1.08%和0.62%的水平,并未出现所谓的“裁员潮”。业务费用增速同比上升1.19个百分点到2.47%,表明上市银行正适度强化市场拓展等业务活动。
第三,大小银行之间体现一定的差异。在总量上,相较于中小上市银行4.90%的增速,五大行的业务及管理费用同比下降了1.09%。在结构上,五大行折旧与摊销费用和员工费用分别同比下降5.37%和0.33%,但员工人数仍保持同比增长0.08%,而中小银行折旧摊销费用和员工费用分别上升5.82%和2.80%,员工人数同比增长5.34%;五大行业务费用同比下降0.48%,而中小上市银行大幅增长9.15%,甚至快于2015年上半年的同比增速(5.10%)4个百分点。
上市银行成本效率的改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是压缩成本、保持盈利稳定的需要。实体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银行营业收入增速持续放缓,压缩成本成为重要的手段之一,特别是压缩固定资产等具有长期特征的支出。二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改善成本效率创造了更好的条件。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在银行业的加快应用,电子渠道的替代率以及物理渠道的智能化水平都在不断提升,使得网点布局优化、柜面人员向营销岗位迁移速度加快。三是加大战略性投入,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特别是对一些经营管理更为灵活的中小银行而言,市场低迷阶段正是抓住结构性机遇、实现转型超越的关键时期。
展望未来,上市银行的成本收入比将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从短期看,上市银行成本收入比仍有下降空间,但降幅有限,更多地体现在增收压力以及信息技术蓬勃发展背景下的各项费用节约上。从中长期看,成本收入比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上升:一方面,利率市场化向纵深推进,中间业务的重要性和专业性要求日益提高,银行业务多元化、智能化、国际化特征日益明显,市场上对职业化管理人才和专业化业务人才的争夺日益激烈,相应地,激励机制将更趋市场化。另一方面,随着金融深化的推进,市场准入门槛降低,竞争主体日益多元化,而监管要求趋严,将迫使银行增加业务和管理费用的投入,特别是战略性费用和合规方面的投入。从国际经验来看,欧、美、日等领先大型银行的成本收入比一般在60%左右的水平,中资上市银行应平衡好短期成本削减和长期战略性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不宜片面追求过低的成本收入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