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财政部周五(9月16日)发布国际资本流动报告(TIC)显示,中国7月持有美国国债1.22万亿美元,环比下降220亿美元,连续两个月减持,创2013年以来单月最大降幅。对此,我们有如下评论。
第一,中国抛售美债主要为了稳定汇率,满足国内购汇需求。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中,美元保持强势,各国纷纷增持美国国债。截至2016年7月底,全球投资者共持有美国国债6.25万亿美元,较年初增长1%。在此背景下,中国持有美国国债规模不升反降,主要是为了稳定人民币汇率,满足国内企业和居民购汇需求。今年前7个月,人民币汇率累计贬值2.4%,中国银行结售汇逆差达2054.7亿美元,同期中国持有的美债下降273亿美元。美债作为流动性较好的金融资产,抛售美债一方面可以回收一定美元资产、补充其他资产,另一方面又可以支撑本国汇率。7月上旬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较大,央行通过出售美国国债稳定汇率。7月央行资产负债表中,国外资产下降1556.4亿元,约为233.1亿美元,与抛售美债的规模相当。
第二,中国外汇储备和持有美债规模仍然较大,能够满足对外清偿需要。尽管中国持有的美债规模逐步下降,但仍是美国第一大债主,比第二名日本持有的美债规模高642亿美元。借鉴IMF提出的《外汇储备充足性评估》框架,我们测算出当前中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合意区间为1.59万亿美元-2.82万亿美元。截至8月末,中国外汇储备余额约为3.19万亿美元,由此可知,中国外汇储备仍然充裕,足以应对贸易收支、外债兑付和居民跨境资产配置的需要。但2014年下半年以来,相对于合意规模下限的“过剩储备”余额逐渐降低,从2014年二季度的26407亿美元的局部高点降至2016年一季度的16242亿美元,降幅达38.5%;而且当前外汇储备真实值仅比合意规模上限高3700多亿美元,较2011年二季度时的16600多亿美元下降了77.7%。短期内外储大幅下降,引发市场对未来经济稳定和央行干预政策有效性的疑虑,尽管外储绝对规模仍然充足,这种紧张和怀疑情绪不可避免地蔓延至外汇市场,导致汇率剧烈波动,是金融风险的重要来源。
第三,央行减持美债规模加快,反映当前人民币汇率仍然面临较大贬值压力。从央行减持美债的规模和速度,可以观察到人民币贬值压力越大,减持规模就越大,速度越快。自2015年“8·11汇改”以来,中国月均减持美债29.7亿美元,而2016年7月减持美债规模达220亿美元(图1),远超月度均值,反映当前人民币贬值压力仍然较大。考虑到9月美联储加息概率较低,11月美国大选存在较大不确定性,近期人民币贬值压力将得到部分缓解,中国持有美债规模在接下来几个月有可能回调。但考虑到美联储有较大概率在年底再次加息,因此,中国持有的美债与人民币汇率可能在12月份会双双下行,需要警惕相关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