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9月12日,USDA发布全球大豆、玉米9月月度报告。大豆库存消费比相对8月继续上升至21.96%,玉米库存消费比下降0.12%;同时,USDA大豆、玉米需求相对上月均有所下滑,符合我们之前需求疲弱的判断。n9月12日,我国农业部发布2016年9月中国农产品供需形势分析。
评论
大豆、玉米库存消费比继续回升,相对8月预测,9月预测的大豆库存消费比上升0.36%,玉米库存消费比下滑0.12%。大豆库存消费比上升主要由于大豆消费量下降尤其是大豆压榨量下降导致期末库存上升93万吨至7217万吨。玉米库存消费比下滑由于9月预计玉米产量较8月预计下滑导致库存下滑135万吨至21946万吨。值得注意的是在玉米产量大幅下滑的同时,玉米消费量,尤其是饲料消费量下调92万吨,印证我们先前需求不足的判断。我们认为,在需求疲软的情况下,全球大豆、玉米库存消费比有望继续上升,维持对玉米价格偏弱运行的观点;大豆增产超过市场49.2蒲/英亩的预期,待市场消化预期后,维持美豆价格震荡格局的判断。
产量方面:USDA大幅下调玉米产量预测,微幅上调大豆产量预测。USDA分别下调了179万吨玉米产量并上调大豆预测产量2万吨。玉米方面:由于美国天气状况没有8月预估的水平好,因此9月预测与8月预测相比,USDA下调美国玉米产量预测154万吨;同时由于我国干旱影响,下调我国玉米产量预测200万吨至2.16亿吨;但是由于巴拉那大豆/玉米比价处于2011年以来的低位,上调巴西玉米种植面积,巴西玉米产量预计增加250万吨。大豆方面:受益于天气状况良好,美大豆产量上调383万吨;但是由于预期巴西玉米种植面积上升挤占了大豆种植面积,相对8月预测来说,预测巴西大豆产量下调200万吨;同时由于印度过量降水影响,印度大豆预期比上月减少170万吨;总体来看全球大豆产量基本维持不变。我们认为,随着北半球大豆、玉米已经度过生长关键期,玉米供给端的靴子基本落地,未来半年影响玉米价格的关键因素转为玉米的需求。大豆方面,北半球美国大豆供给端靴子落地,南半球大豆尚处于播种期,对产量的影响还未进入关键期,大豆供给端将关注产量占比近50%的巴西和阿根廷两国的增量贡献,同时,近期大豆需求端对大豆价格重要性日益加强。
需求方面:USDA9月下调玉米和大豆的消费量预测,尤其下调了玉米饲用消费量和大豆压榨量的预测,印证了我们之前认为的USDA可能高估了饲用玉米、豆粕消费量的判断。相对于8月,9月USDA下调53万吨玉米消费量,其中饲用消费量下调92万吨,符合我们之前预期;大豆方面下调大豆消费量115万吨,大豆压榨量下调103万吨。我们认为,由于我国生猪存栏处于低位,上行将较温和,鸡存栏甚至有下滑的风险,同时伴随美国生猪存栏量预计步入下行区间,今年玉米、豆粕需求在饲料这一主要去向方面支撑力并不强。在产量基本确定,需求端主宰未来价格波动的情况下,我们认为需求疲软会导致全球玉米、大豆库存消费比有望继续上升。
中国供需报告方面。玉米:由于东北干旱影响,与8月预测相比收获面积和单产分别下滑2万公顷和27公斤/公顷至3600.6万公顷和5983公斤/公顷,产量减少108万吨至2.15亿吨。玉米消费方面,受益于玉米替代品作用减弱,淀粉酒精等玉米加工品出口退税政策利好等影响,饲用消费增加30万吨,比去年增加1197万吨;工业消费增加50万吨,玉米总消费达2.09亿吨,产量仍大于需求646万吨。我们认为9月国内玉米消费量预测仍偏乐观,2015/16年度玉米总消费量约为1.93亿吨,2016/17年度生猪存栏大幅下滑,鸡存栏量也在下行区间,而玉米深加工产业基本处于盈亏平衡状态,产量增加不足,我们认为全国玉米总消费量小于2亿吨的概率较高。大豆:下调大豆产量预测值至1253万吨,大豆进口量维持8350万吨,大豆消费量维持9820万吨。
投资建议
USDA报告和我国供需报告依旧显示玉米、大豆供应过剩,玉米产量比上月预测有所改善但消费量仍有下调空间。近期,外盘玉米创09年以来新低,大豆自上月供需报告后维持在950美分/蒲式耳左右。而9、10月是玉米上市季节,伴随国家玉米直补政策落地,国内玉米价格有望于外盘接轨,近期玉米现货价有望大幅下挫。玉米、豆粕是饲料、养殖的关键成本,其中玉米占比更达到接近50%,随着玉米、豆粕价格下滑,之前成本压制因素解除,养殖成本进一步下滑。此外猪价高位维持相对稳定,禽板块价格仍处上升周期助推行业盈利。
推荐组合:天邦股份、圣农发展、牧原股份、温氏股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