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8月官方制造业PMI50.4,预期49.8,前值49.9。中国8月财新制造业PMI50.0,预期50.1,前值50.6。中国7月官方制造业PMI49.9,预期50,前值50。中国7月财新制造业PMI50.6,预期48.8,前值48.6。
很明显,两次数据,中采和财新制造业PMI指数均背离,但背离的方向不同。一方面与二者的调查企业数量、规模以及范围有关,另一方面与G20停产、限产干扰不无关系。但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认为近期的一系列数据表明,供给侧改革呈现出阶段性、局部成果,但后期经济的下行压力并不小,经济增速上不宜全面乐观,更应该关注的是改革是否在持续推进。总体上,我们看好经济的降速提质,后期基建仍将保持积极,托而不举。
供给侧改革呈现出阶段性、局部成果。证据一是经济指标之间的背离。
除去天气干扰因素,中观上8月发电耗煤、粗钢生产、高炉开工、房地产销售、汽车销量等保持较好,似乎表明实体经济不错。但是我们还记得7月的信贷、社融超低,地产投资增速下滑,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下滑,民间投资下滑,出口也不佳。证据二是制造业PMI呈现出的不同规模企业景气度的分化。经济中大型企业保持了较好的景气,这其中恐怕离不开积极财政和供给侧改革的支撑。证据三是工业价格与企业利润的回升。价格层面的利好带动利润回升,但我们需注意的是利润是收入分配的阶段性结果,是滞后指标,同时被统计的企业均是规模以上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