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稳定性明显提高:当前宏观调控的“经验更加丰富”,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的累积效应逐步显现,MPA将包含商业银行更多资产扩张行为的广义信贷纳入宏观审慎管理,流动性管理的精细化程度也进一步提高。利率稳定性明显提高,即便在6月末等季节性影响因素较多的时点也未出现异常波动。
MLF操作常态化,PSL投放规模加大,流动性相对充裕:丰富中期借贷便利期限结构,及时弥补银行体系中期流动性缺口,成为央行供给基础货币的重要渠道。此外,2016年5、6和7月,央行向三家政策性银行提供抵押补充贷款共4205亿元,期末抵押补充贷款余额达18117亿元。
低利率环境下货币活性增强:6月末货币乘数为5.16,比3月末高6bp。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率为2.1%,比3月末高10bp。6月,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26%,同比下降0.78个百分点。
人民币汇率与货币政策:进一步完善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保持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汇率稳定,倒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应调整的幅度,预期明确、弹性增加。关注降准的资产负债表效应,降准主要是对冲外汇占款的下降,但信号意义较强,容易强化政策放松预期。
经济增长、物价水平与就业:全球经济远未走出深度调整期,复苏不及预期,去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内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金融等资源进一步集中,债务杠杆还在较快上升,区域经济分化较为明显。物价涨幅有望保持低位相对稳定,就业处在相对充分状态。
其他新增的内容:1)稳妥推进债券市场对外开放,加快建立健全信用风险处置机制,建立债券市场宏观审慎管理框架。2)完善金融风险监测、评估、预警和处置体系建设,全面排查风险隐患。3)增加劳动力市场灵活性,抑制资产泡沫,降低宏观税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