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32010.5亿美元,较上月余额微降41.05亿美元,降幅为0.1%。然而,按照SDR 计价,7月外汇储备正增长,7月末外汇储备为22973.31亿SDR,较6月末增加60.38亿SDR。针对本次外汇储备余额下降,我们有如下评论。
第一,外汇储备下降好于预期,企业和居民资产负债调整基本到位。在7月上旬人民币出现阶段性贬值压力、企业购汇支付海外红利和暑期旅游留学购汇增加的情况下,我国外汇储备余额并没有出现较大幅度下滑,而是小幅下降。说明我国外汇储备和资产负债调整基本到位,企业和个人购汇需求在前期得到极大释放,央行干预行为减少。对7月外汇储备余额变动情况进行分解,发现由于价格、货币汇率等非交易因素引起的外储账面价值增加金额约为47亿美元;由于交易行为引起的外汇储备减少金额约为88亿美元,好于二季度月均114.3亿美元的下降幅度。利用交易行为引起的外储变动额可以大致推出7月银行结售汇数据,约为逆差100亿美元,较上月逆差176.2亿美元有较大幅度收窄,说明我国跨境资本流动情况逐渐改善。
第二,外汇储备对汇率变动敏感性下降,市场预期好转。在人民币贬值氛围较为严重的2015年,人民币汇率每贬值1个基点,外汇储备余额平均下降1.77亿美元。而今年前7个月,人民币汇率每贬值1个基点,外汇储备余额平均下降0.81亿美元。市场对汇率变动的敏感度和恐慌度下降,对汇率的心理预期和期望值相应下调,对汇率波动的容忍度提高,不会出现一有风吹草动就疯狂购汇的现象。这充分说明央行“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经受住了市场考验,中间价形成机制透明度和市场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
第三,下半年跨境资本流动将继续好转。2016年上半年国际收支仍然延续经常账户顺差(顺差987亿美元)、资本和金融账户逆差(逆差595亿美元)的格局,对外债权不断积累,企业走出去、对外直接投资快速增长。从变化趋势看,跨境资本流动逐渐好转:经常账户顺差扩大,从一季度的393亿美元增加到二季度的594亿美元;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逆差收窄,由一季度的外流1233亿美元下降到二季度的外流939亿美元;同期外汇储备资产降幅也收窄,从一季度的减少1293亿美元降至二季度的下降343亿美元。当前,美国经济放缓、加息预期延后,美国长短期债券收益率不会显著提高;英国脱欧公投后,英央行由之前的加息预期转为降息实践,压低了英国债券收益率;欧元区和日本处于负利率阶段;中国经济逐渐企稳回升,在SDR 货币篮子中成为全球债券投资的较优选择。当前我国5年期和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分别为2.6%和2.8%,相比全球13万亿美元的负收益率国债优势明显,将吸引国际投资者追逐。从EPFR 数据来看,近期中国债权资金以净流入为主,且规模不断扩大,下半年该趋势仍将延续,这将改善我国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逆差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