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研报 - 行业研究 - 正文

机械设备行业:机器人产量高位增长,关注智能制造发展短板

来源:国联证券 作者:马松 2016-08-01 00:00: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行情回顾

本周SW机械设备指数下跌4.57%,跑输沪深300指数3.91个百分点。国联先进制造细分板块,一周跌幅较小的子版块分别为轨交设备(-2.42%)、工程机械(-2.82%)以及核能核电(-3.17%);一周跌幅居前的子板块分别为仪器仪表(-7.48%)、智能制造(-5.88%)以及油气设备(-5.76%)。国联先进制造股票池一周涨幅居前个股分别为上工申贝(600643.SH,+14.37%)、尤洛卡(300099.SZ,+12.33%)以及开尔新材(300234.SZ,+12.01%);跌幅居前个股分别为冀凯股份(002691.SZ,-28.05%)、先导智能(300450.SZ,-22.98%)以及西部材料(002149.SZ,-18.18%)。

投资策略

2016年6月,国内工业机器人单月产量6,670台/套,同比增长62.8%;2016年1月至6月,国内累计生产工业机器人32,083台/套,同比增长28.2%。今年4月,三部委联合发布机器人“十三五”规划,提出未来五年,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达到10万台,其中六轴及以上机器人达到5万台以上。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人口红利正逐年消失,过去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已不再明显,倒逼制造企业主动完成智能装备升级。从发展趋势看,工业机器人产业代表高端制造发展方向,符合国家制造业升级总体战略,按一台机器人均价15万元计算,假设国内自主品牌机器人年产量达到10万台,则粗略估计仅国内企业面临的市场空间即达150亿元。我们认为,未来数年国内工业机器人产业格局将呈现以下主要特点。首先,野蛮粗放型增长成为过去式,行业面临新一轮洗牌。近期美的要约收购库卡势如破竹,2020年之前库卡或将在中国市场提前实现年营收10亿欧元目标。面对机器人四大家族在国内市场的进一步渗透,掌握核心零部件关键技术的本体机器人制造商将拥有更多利润空间,从而在行业整合中掌握主动权。其次,本土系统集成商相较于国际巨头拥有更多国内制造企业非标设备设计制造经验,有望成为国内机器人产业中率先获得突破领域。第三,核心零部件仍然是制约国内高端工业机器人制造的关键问题所在,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中指出,2020年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率达到50%以上。以精密减速器为例,国内虽已有部分企业实现小批量生产,但下游本体制造商购买意愿有限,主要问题集中于国内品牌产品稳定性与耐久性与国际同行仍有较大差距。建议关注埃斯顿(002747.SZ)、双环传动(002472.SZ)、黄河旋风(600172.SH)以及亚威股份(002559.SZ)。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西部材料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