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摘要:
此次会议在“适度扩大总需求、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调上新增“引导良好发展预期”,表明决策层对预期管理的重视程度空前增加。会议精神验证了我们“供给侧改革+需求端工具相机决策”的政策总基调判断。
在具体工作部署上,此次政治局会议呈现出以下几个特征:
① 供给侧改革是一项不会改变的基础性、关键性工作,困难度不可小觑,因而推进过程应当“稳”。
适度扩需求、货币稳健、财政积极无一不是在为供给侧改革“营造良好宏观环境”,当前供给侧改革中的重头戏去产能推进困难度与上世纪比是倍式增加的,每一步都蕴含巨大风险。要不要推?当然要。要不要“稳步推进”?当然也要。
② 加法减法都要做,加法做得好,减法才更好做。
供给侧改革的含义并非仅仅只是去产能,还包括培育发展新增长点,这就需要“减税降费”,为企业松绑;需要“优化信贷结构”、“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引导社会资本进行有效投资,鼓励民间投资。
③ 改革顺应加减两法。
会议提出“去产能和去杠杆的关键是深化国有企业和金融部门的基础性改革”,这话怎么理解?一部分对应到“国有企业改革顺应供给侧改革,从阻力较小的地方做起,兼并、重组、瘦身、做大、做强”;一部分对应到近期提出的“金融机构持股”尝试,方向上可能主要有债转股及投贷联动,前者解决存量问题,后者解决增量问题。
④ 防风险是宏观政策底线。资产与经济的上下风险皆不可有,底线思维可以帮助我们更好把握决策层政策动向。
我们一直强调,当前宏观经济形势总体特征是“经济下、改革上”,唯有改革,方见希望,这也是政治局会议提出“用重大改革举措落地增强发展信心”用意所在。
路漫漫其修远兮,远方崎岖不平,唯信念不可轻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