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已经拿到IPO批文的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600977.SH)(以下简称“中影股份”)发布了招股意向书,拟发行不超过4.67亿股新股,拟募集资金40.9亿元。预计将于2016年7月28日正式发行。经历过漫长的十多年等待,中影股份将正式登陆资本市场。
1999年,原中国电影公司、北影、儿影、中国电影器材公司等8家老牌电影企业发起成立了中影集团。2010年,中影集团联手中视总公司、央广传媒、长影集团、江苏广电、歌华有线、电广传媒、中国联通等共同出资设立中影股份,中影集团是控股股东,直属于广电总局,目前持有公司93%股份,预计IPO后,仍将持有公司67.36%以上股权。
中影股份是是中国最大的电影发行公司,拥有影视制片制作、电影发行、电影放映、影视服务等全产业链。在本次公布的文件中,中影股份拟在上海证交所上市,计划发行不超过4.67亿股股票,占发行后总股本的25.01%,募资40.9亿元。
这是中国内地影视产业上市公司最大规模IPO,超过了2009年华谊兄弟(300027.SZ)的6.2亿元、唐德影视(300426.SZ)募集的8亿元、以及去年亚洲最大院线公司万达院线(002739.SZ)的20亿元。然而,在这家国资大佬走进资本市场之前,已经经历了坎坷的十多年上市之路。
2004年,中影集团欲整合旗下优质资产启动赴港上市计划,后受传媒娱乐企业政策调整影响,上市计划搁浅。
2007年,中影集团重启上市计划,对结构进行改制,并做了内部资产评估工作。同年12月,中影集团公开发行5亿元企业债,债券期限7年,采用6.1%固定利率。消息称中影集团有望成为“国内电影第一股”,无奈还是被2009年上市的华谊兄弟抢先。
2010年,中影集团联合央广传媒、江苏广电等7家公司共同出资成立中影股份,注册资金14亿,中影集团占股93%,其余7家各占1%,计划将中影股份推入资本市场。
2012年,中影股份进入IPO初审名单,此后杳无音信,同年,中美两国签署了谅解备忘录,中影股份不再获得受托从事电影进口环节具体业务的收益,当年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较上年增长仅为8.79% .
2013年,中影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同比下降23.52%,业务成绩呈现波动,加之市场竞争逐渐加大,行业内整合并购现象不断,中影股份的上市之路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
2014年6月,中影股份发布招股书,拟募资46.18亿元。
2015年2月,中影股份因申请材料不齐被中止审查,同年6月更新预披露信息后,上市之路才逐渐明确,并在一个月后通过发审会。
2016年7月,证监会按法定程序核准首发申请。
根据招股说明书,近三年来,发行进口片带来的垄断利润以及影院和院线建设高速增长给中影股份贡献了较大的业绩收入。
中影股份对主营业务进行盈利分析时指出,报告期内,电影发行是为公司贡献收入、毛利最多的业务。2013年、2014年和2015年,公司实现营收24.45亿元、35.64亿元和39.53亿元,三年复合增长率为27.15%。其中连续三年发行进口影片收入分别为16.66亿元、27.77亿元和32亿元,占发行业务收入的比例为68.13%、77.92%和79.74%。
中影股份在影院和院线建设上也加大了投资力度,控股院线的加盟影院数量快速增加,2013年、2014年和2015年末控股院线下属加盟影院数量分别为638家、921家和1323家;同期自有影院数量快速增长,全资和控股的电影院数量分别为73家、89家和99家(其中5家处于停业中).
但有业内人士指出,中影股份现在上市的环境已非几年前那么简单,电影发行市场集中度不断下降,除中影和华夏两大传统发行龙头之外,华谊兄弟、光线传媒、博纳影业也是电影发行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院线方面,中影股份也不得不面对万达的强有力竞争。2015年,万达院线实现营收80亿元,净利润11.86亿元,票房63亿元,观影人数1.51亿人次,票房和观影人次屡创新高,各项主要经营指标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除此之外,BAT等互联网企业旗下的影业公司在电影制作、宣发、投资的过程中,也拥有着更好的线上线下资源,并试图通过控制票务消费这一环节获得电影行业的话语权,从而改变整个行业的业态。
中影股份虽然此次融资规模巨大,但是在高速发展的电影业,在群雄逐鹿的电影市场环境下,与华谊,万达两大巨头将拼出怎样的新格局,这名“国家队”选手入局后的表现还将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