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CI评估临近,对A股而言,融入全球的意义重于千亿资金流入,纳入与否并不会改变市场原有趋势,但有望影响投资者结构和交易行为
MSCI将于2016年6月15日公布是否将A股纳入新兴市场指数,市场对于A股加入MSCI指数的潜在红利的讨论也较为热烈。我们认为可以从两个维度分析:
1)从指数本身看,纳入MSCI意味着A股将进一步融入全球市场,获得更多海外机构投资者的关注,同时也将获得约200亿美元的新增资金配置。目前跟踪MSCI指数的资产管理规模达到10万亿美元,超过750只ETF基金以MSCI系列指数作为参照基准。若A股按5%的比例纳入,则在亚洲、新兴市场、全球等3个指数中所占的权重分别为1.3%、1.1%和0.1%。按照跟踪这三类指数的资产管理规模(约4.5万亿美元)估算,预计潜在的资金配置规模约为219亿美元。
2)从韩国和台湾的经验看,纳入MSCI事件不会改变市场原有趋势,但会提升海外投资者占比和影响投资者交易行为。韩国和台湾分别从1992年和1996年开始被纳入MSCI指数,从历次纳入时点后的市场表现看,纳入MSCI并没有改变市场原有趋势。但在韩国和台湾完全纳入MSCI后,二者股票市场的海外投资者占比均显著提升,从1%左右分别上升至25%和16%。此外,随着投资者结构的丰富,国内个人投资者的换手率呈下行趋势,与海外投资者的差距明显缩小。
目前在额度分配流程、资本流动限制、受益权界定以及随意停牌等问题上已有所改进,A股纳入的可能性较15年显著提高MSCI在14、15年未将A股纳入的原因主要在市场准入限制方面,特别是额度分配流程、资本流动限制以及最终受益权界定方面。16年4月份MSCI又提出A股大面积随意停牌以及反竞争条款两个问题。目前,除了在沪港通日交易额度限制、QFII月度汇出资金限制、境外交易所设立A股相关产品需要沪深交易所批准等问题方面仍有待监管当局的进一步举措之外,其余问题均有明显改进,A股纳入MSCI指数的可能性较15年显著提高。
结合MSCI模拟A股国际指数成分股的行业分布、QFII持股情况以及韩国和台湾加入MSCI后的行业表现,金融、消费品等将更受益。
1)从MSCI模拟A股国际指数成分股的行业分布看,金融、工业、可选消费品的占比接近65%。由于大量被动型指数基金以MSCI指数作为配置基准,权重占比高的行业有望获得更多资金的配置。MSCI在16年4月公布了模拟A股国际指数,将421只A股纳入其中,从行业分布看,金融(36%)、工业(18%)、可选消费品(10%)等行业的占比接近65%。
2)从QFII持股比例看,海外投资者更偏好银行、消费品。QFII的持股比例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海外投资者的投资偏好。截至16年1季度,有QFII持股的上市公司共217家,其中银行、食品饮料、建材、家电、休闲服务、通信、交运、汽车等行业的平均持股比例较高。
3)从韩国和台湾加入MSCI后的行业表现看,消费品行业相对表现较佳。我们统计了韩国和台湾在各个加入MSCI时点后的6个月期间内的行业表现,发现服装、医药、食品饮料、汽车、旅游等消费品行业的表现相对更佳。
因此,对A股而言,若未来成功加入MSCI,金融、消费品等行业将更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