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5月31日,环保部印发《土壤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行动计划》,简称“土十条”。经过近3年的漫长等待,在“气十条”和“水十条”相继出台后,整个行业终于在焦急的等待中迎来了又一重磅。但是,我们对于这样一份重磅政策的看法是:长期有利于土壤行业的发展,短期对于预期已经打满的A股,却可能见证出货行情的开始。3年来一次次出台时间的延迟,外加实际政策出台后并没有大幅超预期,恰好应证了那句歌词:“有多少爱可以重来,有多少人愿意等待”。
评论
多方利益博弈造成推进阻力巨大:“土十条”全文涉及的部和局级单位近20个,其中包括环保,发改委,科技,工信,财政,国土,住建,农业,中宣等部门,其中发改委主管审批权,财政部主管财权,国土部主管地权,科技部和工信部主管技权,住建部,农业部分管工农用地污染处理后的划分和使用。对比下来,牵头的环保部反而是实权最少,责任最重的部门。土地无疑是过去十年来,我国经济高速成长的最重要的禀赋,如何协调这其中巨大的利益关系,压在环保部身上的重担远超过气和水两个板块。
行业标准和收费规则是亟待解决的最关键的两个环节:“土十条”全文对于业内最关心的标准和费用问题并没有明确。全文中只提到“2017年底前,完成构建系统的标准体系,健全土壤污染防治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而对于完成标准至关重要的示范项目方面,提到“2020年底前完成200个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应用试点项目”。而我们了解到,环保部对于什么样的项目该列入试点项目,还没有明确的定论,可谓时间紧,任务重;收费制度是另一个十分重要的点,全文只提到,推广PPP模式,加大政府购买,发展绿色金融,而这些仅仅解决了融资渠道的问题,土壤治理未来的收益模式依然不清晰。一季度曾有传闻,从土地出让金中抽取10%进行补贴,从实际资金的需求量来看(14年底,全国土壤总点位超标率为16.1%,约有333万公顷耕地因遭受污染而不宜耕种。需要资金超过6万亿),10%的抽取比例实在是杯水车薪。目前业内企业积极性不高,主要也是因为对于污染治理后的土地的使用权和收益的分配,全国依然没有统一的规章可循,红线绿线之间界限十分模糊。
预期已打满,业绩进入证伪的阶段,A股未必值得参与:从2013年以来,市场无数次疯传“土十条”的出炉,而换来的是一次次的失望而归,随着2015年的大牛市,相关标的进行一系列收并购后,股价也浮在天上,及时按照现在的点位来看,主要企业16年PE仍高于70x,而在今年,其能否实现相关业务70%以上的利润增长,依然具有较多不确定性。以A股向来的秉性,只要还处于短期难以证伪的阶段,就依然有期待的空间,这也是为什么“土十条”一天不出,市场就一天有盼头的原因。现在,期盼的事已落地,接下来进入业绩逐步证伪的阶段,高估值能否持续,是需要打个大大的问号。
从文章中嗅到了农药,化肥和矿业企业供给侧改革的味道:我们注意到,“土十条”中明确提到了限制用量,限制产能的地方主要有几处,其中“到2020年,全国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提高到90%以上”,以及“自2017年起,内蒙古、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新疆等省(区)矿产资源开发活动集中的区域,执行重点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将会对相关行业的产量和成本形成压力,以环境整治促进供给侧改革,这也是出清产能的另一种方式吧。
投资建议
总而言之,我们认为对于“土十条”的出台,要从产业和资本市场分开来对待。对于产业而言,长期必然是利好,但仍需标准,补贴,准入等一系列细项规则出台;对于资本市场,由于环保板块长期未有热点,此次可能产生板块轮动效应,但是由于之前预期太满,也可能会演变成出货行情,要等到真正出业绩买的才安心,现在还远远不是时机。也许,等到业绩出现的那一天,“曾经苍田桑海,是否还有勇气去爱。”
可以关注的标的:博世科,永清环保,高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