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克体育(01968.HK)较早前一则停牌公告,令中概股私有化回归预期再起。昨日晚间,匹克宣布控股股东拟进行一项协议安排,有可能涉及私有化,印证了私有化传闻。
前不久,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在回应暂缓中概股回归传闻时称,“目前正对这类企业通过IPO、并购重组渠道回归A股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较为审慎的观点认为,中概股回归或已实质性放缓,在此背景下,匹克停牌难免引发猜想,果不其然,其停牌事项确实涉及私有化。
无论承认与否,包括匹克在内的大批中概股目前确实已集体陷入低估值陷阱中,客观上对再融资造成了较大影响。于是,近两年来,不下30家中概股公司已纷纷完成或正在筹划私有化,并伺机通过借壳或重大资产重组方式回归A股。截至目前,已有5家中概股公司成功回归A股,如分众传媒、如家等,另有一些公司已完成私有化,如物美商业等。相比于港股中概股公司而言,美股中概股公司私有化回归动作较为密集,其中不乏大市值公司,如奇虎360、迈瑞等。
关于中概股回归问题,业界存在较大分歧,部分观点甚至直接对立,加上监管层上述表态,中概股回归问题并不明朗。尤其是监管层作出表态后,再无最新的私有化案例,正在筹划私有化的奇虎360和万达商业几度被指回归过程并不顺畅,反过来又进一步引发了中概股回归放缓的隐忧。
其实上述问题应该分开看,中概股回归从技术环节包括私有化和借壳(或被并购)两个过程,监管层的相关表态更多的是落脚于借壳环节,不能将私有化所面临的难题也归咎于国内政策收紧。具体而言,奇虎360目前的主要问题是私有化要耗费巨额外汇,须经外管局批准,而其他的中概股公司私有化并不需要耗费近百亿美元资金,至于奇虎360能否在A股成功找到壳公司则属于后话。换言之,即便监管层未就中概股回归问题作出任何表态,中概股在境外资本市场的私有化也并非一帆风顺。
除外汇管制原因外,境外资本市场相关政策也直接决定中概股能否顺利完成私有化,如美国市场对上市公司私有化持开放态度,允许大股东或其他私有化财团参与私有化票决;而香港市场基于保护中小股东权益的诉求,大股东一般被排除在私有化票决程序之外,即若大多数中小投资者不认可私有化方案,私有化流产可能性较大。
例如,当当网及聚美优品均在筹划私有化,但并不顺利,主要原因是境外投资者不认可两公司的私有化报价,而不是国内政策在中概股回归方面设置有障碍。当中概股公司彻底完成私有化后,下一步就是解决回归问题,分众传媒借壳七喜控股,如家以重大资产重组形式并入首旅酒店,这是中概股回归的两个基本路径。当然,中概股还可以通过IPO方式进入A股,但在注册制实质性叫停的背景下,很少有中概股选择IPO。
结合分众传媒、如家等成功回归的案例及潜在回归案例来看,尚无明显迹象表明,监管层对中概股回归直接叫停。此前多家券商投行曾猜测,监管层研究中概股回归的核心议题极有可能是中概股以何种方式回归,而不是是否应该回归,以何种方式回归就包括中概股的估值问题、经营问题等。
对于匹克而言,该公司可以先行完成私有化,然后再找机会回归。在整个回归过程中,市场各方应摒弃道德审判,不能贸然将“回A股圈钱”的帽子扣到中概股公司头上,A股高估值并不是中概股造成的。理论上,只要中概股在境外市场的私有化合法合规,在A股市场的借壳或重组也合法合规,并无明显的不妥之处。匹克之所以备受关注,是因为该公司停牌筹划私有化具有信号意义,市场希望通过匹克私有化来琢磨监管意图,但在实际传播中,这种对赌政策的情绪被无限放大。实际上,即便匹克私有化成功,也不能说明监管层对中概股回归持支持态度;同样,匹克未能私有化,也无法导出监管层对中概股回归不予认可的结论。
不排除部分中概股公司确实存在浑水摸鱼的侥幸心理,试图在高估值的A股发一笔横财,关键看监管能否跟得上,技术上可以对中概股回归从严审核,也可以控制中概股回归的节奏。对于匹克及其他中概股公司而言,回归也是个技术活,难在能否顺利私有化,难在能否在最短的时间内获监管层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