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投资真的有效吗?你看周围几个人靠价值投资赚钱了?”“沃伦巴菲特那套听起来很好,但是不适合中国!”“中国市场有特殊国情,价值投资用处或许有一点,但是肯定赶不上其它交易策略。”这样的理论,我们在过去听到了多少?n 这些理论听起来好像有道理,毕竟中国是有国情的嘛,毕竟舶来品很多不适用嘛,毕竟我们的投资者很多时候是“很聪明”的,自己是能开发出比巴菲特老人家更好的策略的嘛。但是很不幸,持有以上观点的人,大部分其实并不理解真正的价值投资。
不过,各种理论的思辨似乎已经做得足够多了,到底哪种理论好,价值投资到底有没有用,这里就让我们来看一个量化模型的演算结果。
这个模型的思路非常简单,在A股所有股票中,抛去净资产和净利润为负值的股票,然后计算每个股票在某个时点(T日)的PE和PB值,并分别给这两个估值一个排名。之后,把两个排名加在一起除以二,就得到这个股票的综合排名。
之后,持有排名最便宜的X只股票一段时间到T+N日,然后再重新按T+N日进行排序,再持有最便宜的X只股票,如此往复。N和X可以等于任何数字,比如常用的N常数有1年、1个月等等,常用的X常数有30、40、50等等。
如果我们以N=1年、X=35只股票进行测算,从1996年1月1日开始到现在(2016年5月5日),会得到怎样的结果呢?利用Wind资讯提供的原始数据测算,在这段时间里,上证综合指数涨到原来的5.4倍,深证成分指数变为原来的10.6倍,而这个模型得到的理论净值,是原来的70.7倍。
在这总计21年中,模型对于两个指数平均值得到超额回报的有16年,占比76.2%,而21年的超额回报的年平均值达到17.1%,中值则达到8.7%。结果令人叹为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