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经济短期回稳,下半年仍需谨慎。
3月份以来,宏观经济短期回暖的迹象逐渐增多,从数据上看具体表现在:工业生产方面,3月份PMI供需两端数据普遍改善,动力煤指数、耗煤量、水泥价格均有所回升,工业企业盈利增速由负转正;投资方面,房地产成交数据仍然高于历史同期水平,房地产销售的好转逐渐传导到投资端,并带动投资增速的整体回升;外贸方面,主要经济体制造业PMI出现改善,意味着内外需均有一定程度的好转。我们认为,拉动本轮经济回暖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其一,房地产市场的拉动作用。年初以来房地产销售的持续火爆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地产商投资的积极性,即便剔除基数效应,房地产市场的投资积极性也有明显好转。房地产投资的改善带动了上游产业链相关需求的回升,制造业在需求的带动下出现了明显回暖的迹象。其事,政府项目的陆续投产。1月份社融及新增信贷规模大大超出市场预期,也有政府专项债配套资金逐步下发的影响,这在客观上使得企业短期和长期贷款均有较大规模的增长,为企业扩大投资提供了资金支持。其三,企业盈利状况的改善。1-2月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速由负转正。盈利状况的改善将使得部分企业面临的压力有所缓解,在短期需求改善的情况下,将有更大的动力投入进行扩大再生产。其四,政府稳增长的政策导向。今年年初以来,无论是信贷的大规模投放、人民币汇率维稳、财政赤字扩大、房地产市场的刺激,都显示出政府稳增长的意愿愈发明显。稳增长的政策预期为经济的短期回暖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氛围。
从短期需求改善的持续性来看,二季度经济数据的好转已是大概率亊件。但我们倾向于认为,应当谨慎看待本次宏观经济基本面的短期回稳,原因在于下半年经济层面仍然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需密切关注的几个风险点在于:其一,房地产投资改善的持续性。当前国内房地产市场分化仍然较为严重,三四线城市去库存仍然是主要压力,加上一二线城市由于年初房价过快上涨致使调控政策已经陆续出台,年内房地产投资反弹的力度可能有限,持续性也尚待观察。其事,政府维稳政策的转向。当前中国经济的下行周期仍未结束,要想维持中国经济中长期健康增长,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仍然需要大力推进结构性改革,促成中国经济的成功转型。因此,持续的稳增长和政策刺激只是权宜之计,如果下半年在经济基本面回稳的情况下,政府政策重心再度转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或许将再度引发经济下行的担忧。其三,美联储加息的动向。尽管美联储3月份议息会议声明释放的鹰派程度不及市场预期,但随后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的17个成员中有5位公开发表了偏鹰派的言论。我们认为虽然美联储加息节奏放缓,但美联储仍倾向于维护渐进加息的预期;美联储下次升息的重要节点在6月份,预计未来两个月市场加息预期将温和回升。而如果下半年美联储再度加息,对国内经济带来冲击仍不可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