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化向无害化转型,业务增长符合预期。截至2015年末,公司已基本实现工业废物资源化利用业务向无害化业务转型,较好地抵御有色金属价格持续下跌带来的减利风险。因此,在经济下行的情况下,公司业绩依然呈现稳步增长势头,毛利率稳中有升。2015年,公司资源化业务营业收入为7.73亿元,同比降低17.54%;其他各项业务均实现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无害化业务实现营业收入5.87亿元,同比增长48.40%;市政废物处理实现营业收入2.73亿元,同比增长30.33%;电子废弃物拆解实现营业收入3.95亿元,同比增长78.47%。
稳步推进,产能大幅增长。公司近几年通过“内生式增长+外延式扩张”加大处置能力建设,截至2015年,已取得工业危废处理资质达136万吨/年,较2014年增长89%。其中,填埋、焚烧、物化等工业危废无害化处置能力达65万吨/年,较去年同期增长约240%,占公司可处理工业危废处理能力约48%。公司推进产能的新建扩建,江门东江、沙井处理基地、惠州东江、厦门绿洲等基地均取得新资质,新增处理能力约45万吨/年,进一步拓展广东省内及省外区域工业废物收集及无害化处理市场。
外延扩张,加紧全国布局。报告期内,公司共完成9个股权收并购项目,投资合同金额近10亿元,新增无害化资质近12.6万吨/年,新增资源化资质约5.6万吨/年,并首次开辟了长三角洲地区工业危废填埋业务,实现该区域工业危废全产业链运营;地域布局方面,重点拓展江浙及华北华中区域,收购包括江联环保、如东大恒及南通惠天然、衡水睿韬等项目,深化长三角地区工业危废产业布局,提高华东区业务协同效应。根据公司的战略布局,未来将继续推进外延并购,加紧在全国范围内的布局。通过“内生+外延”的发展战略,公司资质还将进一步增加,行业龙头地位稳固。
盈利预测及评级:根据最新股本,我们预计公司16-18年实现EPS分别为0.47元、0.55元、0.64元,对应PE分别为35、30、26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因素:投建项目未按期达产;危废行业政策不达预期;并购整合风险;政府补贴发放周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