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研报 - 行业研究 - 正文

新兴产业技术前瞻:“华龙一号”有望加速融合

来源:国金证券 作者:姚遥,张帅 2016-03-09 00:00: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本周主题

3月5日,新华社刊发了《“十三五”体现中国国家战略的百大工程项目》文章,具有较强权威性。100个重大工程及项目摘取于5日提交全国人大审查的纲要草案全文,它们涉及科技、装备制造、农业、环保、交通、能源、人才、文化和教育等领域,将对中国经济、社会和民生等各方面产生深远影响,也会给国际社会带来重大机遇。文章中,第59条明确指出,“核电运行装机容量达到5800万千瓦,在建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与之前的市场预期一致。

“华龙一号”有望加速融合,成为国内建设和出口主力。“华龙一号”是中核ACP1000和中广核ACPR1000+两种技术的融合,是我国具备完全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路线。“华龙一号”结合了能动与非能动结合的设计理念,在相对低成本和高国产化率的前提下,实现了国际三代技术的安全和性能水平,定位为中国核电“走出去”的旗舰产品。2015年,中核福清5、6号与中广核防城港3、4号机组先后获批,成为两家集团这一战略目标达成的标志。然而彼时获批的两个项目,采用的华龙一号仅仅实现了型号的统一,技术方案仍然存在诸多差异。2016年1月22日,政府主管部门牵头两家公司抽调技术人员,成立了华龙公司对两家三代百万千瓦压水堆技术继续融合。如果不进一步融合,政府难以审批新项目,因此目前刚刚成立的华龙公司将在确定人员、理顺关系之后,迅速开展融合工作,预计六月份将完成融合,融合以后争取在国内再开建新项目。如中核漳州厂址、中广核宁德5、6号厂址将是两家企业计划下一步落地后续华龙一号的目标厂址。

三大核电公司攻坚核燃料处理,打开中长期想象空间。我国进口燃料组件技术制造实现了本地化,可以供国内核电站使用,但是无法出口。因此,若无自主燃料技术,将难以真正实现核电技术出口。如同核反应堆的技术开发一样,核燃料组件技术的开发也显现出三大核电巨头“各自为政”的特点。原本专营国内核燃料供应的中核集团,正面临中广核和国家电投的挑战。中核坐拥包头、宜宾两大生产基地,为规模日渐增长的核电站提供核燃料保障。如今,中核在新的燃料产业园战略上已经调整为建设南北两个核燃料产业园,其北方产业园定在河北沧州,已经开展部分前期工作。而南方产业园则是计划与中广核合资的核燃料产业园项目,在江门项目搁浅之后,进展缓慢,目前仍处于厂址比选阶段。预计厂址还会选在广东沿海地区。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中国核电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