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沪深300指数下跌21.04%;券商板块下跌26.53%,相对收益-5.49%。1月份日均股票成交额为5404.01亿元,较12月份的7938.82亿元减少31.93%,市场交易活跃度下降。截止到1月底,2016日均股票交易额为5404.01亿元,市场交易活跃度较2015年年均水平有大幅下降。
在1月份所有上市券商中,西南证券下跌17.17%,位居板块涨幅首位,其次是东方证券,下跌21.94%;东吴证券下跌33.23%,位居板块涨幅末位。
过去一个月,券商板块震荡向下,估值继续回调,接近历史底部区域,具备一定的安全边际。A股市场改革深化,2016年重点部署5个方面,聚焦注册制改革、建立战略新兴板、开展股权众筹融资试点、推进并购重组市场化、推出债券新品种、推进期货及衍生品市场发展、扩大资本市场双向开放。1)基本面上来看,截止2月6日,23家上市券商1月份经营数据披露完毕。按照合并报表计算,23家上市券商单月共实现营业收入65. 83亿元,同比下降63.65%,环比下降81.62%;单月实现净利润2亿元,同比下降44%,环比下降98%,业绩惨淡。券商经纪、两融、自营遭受重创,自营亏损为拖累券商业绩主因,1月或为全年业绩最低点。截止2016年1月31日,23家上市券商期末净资产合计约9390.64亿元,同比增长74.94%。从最新的情况来看,上市券商今年总体的盈利增速达到241%,整个行业盈利增速达到153%,大幅超越年初市场的普遍预期;2)从政策面上来看,1月7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及中金所联合宣布,经证监会批准,自1月8日起暂停实施熔断机制相关规定。熔断机制实施四天,两次触发7%最高阈值,大盘下跌过程中,投资者担心触及熔断阈值而恐慌性抛售,导致股指加速触碰熔断阈值,起到了助跌作用,为了维护市场稳定,证监会暂停熔断机制。同日,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自2016年1月9日起实施。《规定》的发布旨在稳定市场预期,兼顾中长期供求平衡,满足大股东持股适度合理流动的需求。1月29日,证监会通报了两融、股票质押回购业务等情况。截止1月28日,两融客户整体维持担保比例为225.5%,各项风险控制指标处于安全状况。场内股票质押回购业务融资余额为7000余亿元,整体平均履约保障比例约249%,此类合约的违约处置,主要通过协议转让、大宗交易或司法过户等方式进行。月内两融余额连续第20个交易日下降,打破股灾期间连降记录,反映市场情绪谨慎。3)投资策略方面,1月券商业绩惨淡,或为全年业绩最低点。券商短期缺乏积极因素催化,1.8倍PB,估值位于历史底部区域,建议积极关注,待市场趋稳适当配置。推荐有业绩、有估值、安全边际高的广发证券、华泰证券。广发证券业绩稳定,IPO储备项目领先,直接受益注册制改革;华泰证券互联网金融布局前瞻性强,股基市占率稳居行业第一。
主要风险因素:行业转型速度不及预期,自营业务等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