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1月3日,一月月报《淮橘为枳》中我们提出了:支撑市场上行的因素有所变化,其中包括最为关键的监管层的呵护市场态度方面,倾向于市场会由“量”变转为“质”变,建议投资上尽早提防。之后,我们陆续发布了《诚意稍显不足,耐心等待》、《“钱”多,A股就一定任性?》等市场策略报告,具体阐述了我们对市场操作上建议由“攻”转“防”的理由。站在当前时点,我们维持这一结论不变,耐心比金子更重要。
主要观点:
一、全球资产大多出现了“缩水”,或与美国升息有关。
近期国内A股市场出现的大幅调整,并不单单是由国内因素造成,而与海外市场的糟糕表现休戚相关。进入2016年,全球资产大多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缩水,其中标普-8%,纳斯达克-10.36%,日经指数-9.91%,恒生指数-10.9%,德指-11.15%。大宗方面,ICE布伦特原油跌破30美元/桶,创出历史新低;伦铜价格年初至今下跌7.75%,达4325美元/吨。我们认为以上资产价格的下跌,较大程度与“美国加息预期”有关。近期美国就业市场数据持续改善,12月非农就业人口增长29.2万,远远高于预期增长的20万,且每小时工资持续上涨预示着未来潜在的通胀压力增加,由此,市场对于美国在3月中下旬加息的预期升温,以美元计价的大宗,权益类资产价格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跌。
二、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带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寄望于“央妈”尽力做到相对平稳。
新年伊始,人民币汇率出现了大幅的波动,离岸和在岸市场人民币汇差最多扩大至1600点左右,本币一度贬值近2%,这也是造成权益类市场的大幅下跌的主要原因,类似于2015年8月中下旬的市场。无独有偶,刚刚过去的一周,港币亦出现了波动,港币跌至2011年12月以来,过去5年的最低位。随后,各主管货币的官方机构均表示出了,除重申央行有能力保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也指出,一些投机势力试图炒作本币并从中牟利,导致汇率异常波动。
三、未来一段时间内“董监高”和大股东“有序减持”的潜在压力仍然存在。
总的来说,《减持规定》的核心是对大股东和董监高集中竞价交易、协议转让等的减持作出新的规范和限制,并为其保留了大宗交易等减持途径。由于去年7月份至今年1月初,市场大股东与“董监高”减持的窗口一直处于关闭状态,如今对于“减持”终于打开了部分的渠道,市场的潜在减持压力显而易见,当然,我们也期待监管层针对大股东减持行为采取密切关注,加大监管力度。
四、2016年新股发行的节奏和数量依旧“悬而未决”,制约着市场的风险偏好。
早在新年年初,我们曾多次建议应尽早明确2016年新股发行的节奏和数量,这样有利于稳定市场的预期。尽管监管层在0108日声明中,提到了新股发行将按交易日均衡申购的原则安排,后期逐步进行调整。但对于新股发行制度启动之后,2016年每月发行的具体数量,目前仍不确定。
投资建议:
证监会在周末主动回应了“两项业务”的平仓风险以及建议加强其业务的流动性管理,其中提到目前两融平均维持担保比例250%,风险可控;截止目前,尚未出现上市公司大股东因股票质押回购业务而平仓的情况。但客观上讲,上述监管层的提到的问题并非是市场最为或缺的,市场需要什么?我们认为市场甄待以下三方面问题明朗化,一是2016年新股发行的具体数量及规模;二是如何更加有效的引导上市公司通过大宗交易减持的数量;三是注册制的推进,目前市场预期并非3月份启动,但是否能出台更进一步详细的时间表等。目前来看,只有上述疑惑逐一明朗后,市场向上的空间才能被打开。站在当前时点,我们仍建议以防御操作为主。
行业配置方面,考虑到“增量行情”短期内仍难以出现,经济持续低迷,我们建议依旧是从符合经济结构转型,年初至今跌幅较大的板块中寻找超额收益;主题方面,我们推荐有事件预期或超跌的主题,如“迪斯尼、国企改革、虚拟现实、锂电池、人工智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