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新年第一篇月报《淮橘为枳》中,我们谈到:“站在2016年新的起点,我们认为支撑市场上行的因素有所变化,其中包括最为关键的监管层的呵护市场态度方面,倾向于市场会由“量变”转为“质变”,建议提早提防。目前,我们依然维持这一观点,操作上仍建议谨慎操作为主。
主要观点:
一、证监会主动回应市场的疑虑,一定程度上在修复市场的情绪周五盘后,证监会在发布会上澄清了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明确表述了3月1日不是注册制的执行日,其二,新股发行按交易日均衡申购原则合理安排。而这两点官方的主动性回应,对市场能企稳起到了非常的必要作用,缓解了市场对新股发行节奏快的担忧情绪。在经历了市场两次非理性的抛售后,监管层能及时主动性的回应市场疑虑,消除了市场的部分担忧,有利于市场阶段性的恢复。注册制方面证监会表示,全国人大授权决定实行期限从今年3月1日开始,但这里讲的3月1日并不是注册制改革正式启动的起算点,注册制实施的具体时间将在完成具体规则后提前公告。对于新股发行的问题,由证监会表述来看,预计存在半个月左右的真空期。证监会表示初期新股发行将均衡安排缓解市场压力。对于发行节奏方面,证监会表示维护市场稳定的原则合理安排新股发行,初期新股发行将按交易日均衡申购的原则安排,后期逐步进行调整。
二、未来一段时间处于大股东和董监高“有序减持”,中小投资者可先于大股东减持,减持通过大宗交易渠道等有待进一步细化总的来说,《减持规定》的核心是对大股东和董监高集中竞价交易的减持作出新的规范和限制,并为其保留了大宗交易、协议转让等多种减持途径。在新的减持规定下,我们可以大致推测以下结论:1)自1月9日起,即有公司开始披露减持计划,按照提前15个交易日推算,最早也是2月初才能开始正式减持动作;2)在股灾期间,大股东通过二级市场买入的股份减持将不受新规限制;3)中小投资者有知情权,可先于大股东减持。根据新规,大股东通过集中竞价系统减持需提前15个交易日披露减持计划。减持计划披露之后15交易日内,大股东股份不能减持,据此,中小投资者可先于大股东减持;4)“减持”可走大宗交易渠道,但对大宗交易减持的限制细则仍显不明朗。
三、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带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寄望于“央妈”尽力做到相对平稳刚刚过去的一周,人民币汇率出现了大幅的波动,离岸和在岸市场人民币汇差最多扩大至1600点左右,本币一度贬值近2%-3%,这也是造成权益类市场的大幅下跌的主要原因,类似与2015年8月中下旬的市场。随后,央行在其网站上的文章中表述,除重申央行有能力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完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取得预期效果外,也指出,一些投机势力试图炒作人民币并从中牟利,导致人民币汇率异常波动。
四、降准对冲流动性压力是大势所趋,宜早不宜迟12月联储宣布,将隔夜拆解率调升0.25个百分点,至0.25-0.5%区间。这是美国近10年来的首次加息。从彭博终端统计国际大行的一致预期来看,在本月稍晚时举行的下一次政策会议上,联储继续加息的可能性非常小,但在3月份中旬再次加息的概率大。考虑到国内整个外资流出的压力依旧较大,外汇占款持续下降,我们预计降准对冲流动性压力是大势所趋,宜早不宜迟。
投资建议:
政策抛来“橄榄枝”,其意彰显,但诚意稍显不足。市场在过去的一周内,出现了2次非理性的暴跌,我们在之前的“熔断下跌如何破”中,提到了市场甄待三道“结”解开,其中包括:1)尽快明确1月份减持禁令到期后的对冲政策”;2)监管层尽快作出相关的表述以稳定市场的预期,暂停熔断机制;3)监管层对新股发行的节奏给出相关明朗的预期,1月份发新股尽早靴子落地;目前来看,这三道“结”监管层均做了及时的回应,但脆弱的市场市场是否接受监管层的相关政策出台的诚意,有待进一步观察。行业配置方面,考虑到“增量行情”短期内仍难以出现,我们建议依旧是从符合经济结构转型,符合产业升级的相关板块中寻找超额收益,只是行业中的个股差异化会进一步体现,主题方面,我们推荐有事件或政策预期驱动的“迪斯尼、国企改革、一号文带来的农业板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