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健康产业中的“冷门”按摩椅行业近日动作频频。
12月21日,以按摩椅为主业的蒙发利(002614.SZ)抛出拟收购德国家庭健康产品和服务提供商MEDISANA的消息后,22日即收获涨停,23日最高涨幅超过了8.5%。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个窄众市场正向大众市场迈进。荣泰总经理林琪分析,随着消费升级、人口老龄化、亚健康群体的迅速增加,未来5年全球按摩器具市场的需求将保持30%的高增长。
林琪指出,此前由于行业门槛低,很多小企业从事按摩器具生产,但随着行业技术、研发的进步以及产业升级,小企业的数量会大幅减少,也将逐步从OEM(原始设备制造商)向ODM(自主设计制造商)并向OBM(自有品牌制造商)过渡。
广发证券、安信证券等多家券商分析,随着中国制造业成本优势的逐渐丧失,从前依靠OEM形式就能赚取大把钞票的时代将一去不返,中国企业出口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也被提上了日程。
据悉,蒙发利、荣泰、康泰等多家按摩椅企业正在打造自主品牌,并通过互联网等方式布局市场。
按摩椅行业或迎洗牌
中国的按摩器具生产发端于上世纪80年代,目前已成为全球按摩器具研发和制造中心,形成了集设计、销售、生产、服务为一体的庞大产业链。目前,规模较大的荣泰、康泰、蒙发利等企业均是从上世纪90年代靠贴牌代工的“小作坊”发展起来的。如荣泰于1997年开始生产按摩器具,当时仅有七八个工人、90平方米的厂房。
2003年以前,中国主要销售小型、简易按摩椅,年销售额不足10亿元,主要被傲胜等国外品牌占据。
而中国品牌荣泰、东方神、康泰、蒙发利等多采取OEM模式,大部分企业外销比例超过80%。这一阶段,企业的产销规模在3000万元至1亿元左右,处于典型的“小产业小企业”格局。
2008年至2012年受金融危机和后续的欧债危机影响,按摩器具行业一片萧条。国内依赖出口的按摩器具遭遇重创,很多企业接连倒闭。
这一时期,荣泰等企业转而开拓国内市场,并着手自主研发。与此同时,一线品牌随之在地级城市甚至部分县级城市开展竞争,二线品牌也加大了市场投入,按摩椅行业变得越发紧张。
据了解,荣泰的大部分产品是在那个时期研发出来的,很多殊荣也是在此期间获得,如2009年荣泰产品被指定为“中国航天专用产品”;2010年,成为上海世博会接待用椅专项赞助商;2011年被中国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等。
“在金融危机及欧债危机中,很多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小企业倒闭,这其实已经是洗牌的前兆,按摩椅行业在经历群雄逐鹿的野蛮成长期后,一定会进入淘汰期。” 林琪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即使在行业好转时,企业要进行渠道、商业模式等方面的创新,在行业不景气时更要夯实企业基础。”
按摩椅转型智能硬件
林琪认为,中国的按摩椅行业将向产业聚集化、分工专业化、产品高端化和绿色化、生产高效化、研发快速市场化的方向发展,盈利模式则从贴牌生产向自主研发、品牌化转变,产业组织将从“制造环节的供应链整合”向“整体产业链、价值链整合”转变。
广发证券、安信证券等券商认为,未来自主品牌将拥有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尽管目前按摩保健行业市场总体保有量较低,但随着消费升级、人口老龄化、亚健康群体的迅速增加,以及疾病模式慢病化,全球按摩保健市场需求将大幅增长。
华泰证券也持有相同观点:70%左右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同时中国老龄化社会已经到来,健康理疗市场需求潜力巨大,而国内医疗保健产业占GDP比重明显偏低,按摩椅市场存在数百亿元的潜在市场。
为此,多家按摩椅企业开始借助互联网进行布局。从2011年便在电商试水的荣泰尝到了甜头,据荣泰统计,2015年,荣泰天猫旗舰店双十一销量为1600多万元,双十二为540多万元,按摩椅单店均排名第一。
此外,荣泰还以租赁形式。如,在影院、商场、高铁、机场等铺设商用按摩椅,以“免费+减费”的方式引导用户加入荣泰云养平台。并将产品打造成智能硬件,通过APP或微信公众号与用户建立联系。
而记者从蒙发利了解,其在大健康产业上的战略布局业已清晰,将按摩椅与移动互联结合,借助按摩产品获得健康数据,作为家庭健康管理平台入口,搭载云端平台,并开发增值服务。(编辑 陆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