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危机后,国外主要经济体普遍陷入新一轮低增长周期。金融危机后,以美欧日为首的发达经济体带头实施各类量化宽松政策以释放流动性、压低资产价格,以期拉动实体经济回暖。然而当前全球经济的低迷从根本上说由于缺乏有效新增长点支撑,且前期泡沫引致的信贷低迷期尚未完全结束,这是再宽松的流动性环境也无法改变的。当前全球经济还在期待下一个新增长点的出现,同时等待各国资产负债表重新做好扩张准备。在此之前,世界经济仍将徘徊在经济低增长+货币超宽松的陷阱之中。
2015年是国内经济加速转型的一年,更多表现为过剩产业加速下行、新兴产业仍处于成长初期的青黄不接状态,经济增速微幅下滑,预计这一趋势在2016年仍将持续,全年GDP增速为6.7%左右。需求及产业结构中,过剩产能加速出清、新兴产业稳健增长值得注意;消费稳步复苏,但消费升级仍任重道远;转型完成之前,投资下行大势难扭转;衰退式顺差扩大,但中期难以持续。
低增长通常伴随着低利率,当前国际经济处于利率洼地之中。主要发达国家的负利率政策与其超级量宽政策以及信贷修复周期相契合。我国则刚刚步入利率下行周期,利率下降有助于减轻产业转型及经济增长放缓的阵痛,但利率下行与信贷上行以及我国整体经济的现状并不契合,在我国经济现状下其效果及影响将是复杂的。
低利率乃至负利率下,国际投资复苏曲折,国内投资则受到转型的又一重冲击而持续下行。尽管处于投资下行周期,但行业投资机会同样存在。符合新经济方向及一带一路等国际产能合作政策的行业将迎来中长期投资机遇,如高端制造业、医疗卫生及环保行业等等。此外,转型不只是意味着新经济或新兴产业的崛起,同时意味着大多数传统产业的生命周期将被延长,获得新生的传统产业具有更强的生命力,更扎实的生存基础。因此,资本市场投资将迎来“新旧并行”的投资机遇,一些估值洼地传统行业领军企业也是未来的有效投资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