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与影院运营方合作形成的影院业务收入:
公司与国内超过30家院线均有合作关系,包括万达、CGV、金逸、上影等国内主要的院线营运方。影院业务收入的种类主要分为销售型、全票房分成型以及混合型。销售型是指设备的直接销售,成本一般约50万美元,收入一般130-140万美元。全票房分成型是指影院无需支付购买费用,而是收取IMAX系统上放映影片票房分成,一般为总票房的17%-20%,这种模式下成本计量一般是将55万美元的成本分10年进行摊销。2014年5月之前,万达在中国独家享有这种全票房分成模式。混合型是指影院首先支付可以覆盖银幕成本的费用,在未来收取10%-12%的票房分成。另外为了确保放映质量,IMAX银幕的维护费用约3.5万美元/年。2014年,公司影院业务收入5,970万美元,其中销售业务占比48%,票房分成业务占比38%,维护业务收入占比12%。
(2)与片方合作形成的影片业务收入:
IMAX除和制片方合作外,也与好莱坞导演和国内顶尖导演如张艺谋、冯小刚、徐克、徐峥等导演有合作。收入来自于将普通影片转制成为IMAX版本,一般每部好莱坞电影收取总票房的9.5%,每部华语电影收取总票房的12.5%。转制的成本一般是每部2D影片15万美元,每部3D电影20万美元。
2.“端到端”解决方案提供商,技术壁垒明显。IMAX是业界唯一一家做端到端解决方案的公司。“端到端”是指在电影院一端,IMAX影像、影响效果、影厅的几何设计等都必须按照IMAX的专利标准设立,确保观众在影厅中能够得到最身临其境的体验;在内容一端,任何要做IMAX格式的电影,在内容上必须经过公司的加强处理,包括用IMAX研发的特有摄影机进行拍摄,以及使用公司独有的数字原底翻版技术进行后期制作和加强。公司不仅会参与到电影的早期制作中,还拥有强大的实时监控设备确保观影质量。技术优势明显,壁垒较高。
3.配额政策倾向IMAX格式,非传统放映格式龙头公司。从2012年起,电影进口配额从20部发展到34部,增加的14部必须是3D或者IMAX格式的电影,这仅仅是分账片的配额。2017年预计配额会进一步放宽。IMAX银幕数量方面,从2012年的98块增至2015年上半年的221块。IMAX票房收入方面,从2012年的8,100万美元增至2014年的1.83亿美元。IMAX市场份额方面,电影放映主要分传统格式和IMAX、中国巨幕、X-land、4DX等非传统放映格式。2014年,非传统放映格式占总票房的4.5%,其中,IMAXChina占81.1%的市场份额。
4.中国电影市场潜力巨大,三四线城市渗透率仍较低。银幕方面,截至2014年底国内共有银幕24,317块,2010-2014年复合增长率约40%,预计2017年达到40,123块。影院数量方面,影院数量从2010年的2,000家增长到2014年的5,813家,复合增长率约31%,预计2017年达到9,591家。电影票房方面,从2010年的16亿美元增长到2014年的47亿美元,复合增长率达到35.2%,预计2017年达到117亿美元,超过美国的票房,美国票房同期复合增长率仅为3%。
人均银幕数量方面,北美每十万人接近15块银幕,中国每十万人仅1.8块银幕,与北美的差距仍然较大。区域分布方面,2014年中国大陆的票房收入一线城市占23.2%,二线城市占23.2%,三、四线城市占53.6%。而2014年中国大陆人口一线城市仅占5%,二线城市占9.8%,三、四线城市占85.2%。三、四线城市的增长潜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