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项:
10月22日,欧央行在10月议息会议结束宣布维持现行利率政策不变。但由于欧央行行长则在随后的新闻发布会上释放鸽派言论,欧元短线大跌超100点,两年期德债利率则跌至历史新低。
评论:
欧央行10月议息会议结果一如市场预期,在随后的新闻发布会上,经济前景、QE实施和中国问题成为市场关注的主要话题。
在经济前景方面,欧央行认为国内复苏的驱动因素是油价走低,但经济增长和通胀前景存在下行风险。尤其是近期欧元升值加剧了通胀的下行,使得通胀在短期内将持续处于低位。欧央行因此将一直实时QE,直到通胀迈向欧洲央行目标水平。
在QE实施方面,欧央行虽然认为迄今为止QE执行顺畅;但强调12月份必须重新审视货币政策宽松的程度,并且如有必要,QE将延长至2016年9月以后。这一表态可以说是为今后扩大货币宽松作铺垫。
在中国问题方面,欧央行认为近期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损及欧元区的外部需求,但由于欧元区对中国的风险敞口并不大,因此尚未对欧元区经济复苏产生实质影响。
今年以来随着欧央行QE的推出,欧元区经济一改此前的低迷,开启了新一轮的温和复苏。然而在近期油价下跌和欧元走强的背景下,欧元区通缩风险再度加大,也令其经济复苏的持续性收到挑战。那么,当前应如何客观地看待欧元区此轮经济复苏?在此我们梳理了其他一些在债务或银行业危机后复苏的发达国家的案例,以期对这一问题提供相关的历史借鉴。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历史来看,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经历了大规模的债务或银行业危机的发达国家并不多见。
比较著名仅有美国的80年代的储贷危机、芬兰和瑞典90年代的银行业危机、以及日本的90年代的资产泡沫破灭。根据这些国家在危机后复苏表现的不同,我们将这些国家分为“好”与“坏”两类基准。“坏”的基准以日本为典型,其经济在危机陷入了长期的增长停滞与通缩,即所谓“失去的十年”;“好”的基准包括了美国、芬兰和瑞典,这三个国家在危机后迎来了经济的持续复苏。
在上述两类基准的参照下,图1从增长、通胀和信贷三方面考察了欧元区经济自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复苏。可以看出此轮欧元区经济的复苏并不理想。与“好”的基准相比,在危机结束后的相同时间内,欧元区在经济增长、通胀回升和信贷扩张上均存在明显差距;与“坏”的基准相比,欧元区在危机后经济增长的平均步伐与90年代的日本相当,通胀的回升虽然较好,但信贷的扩张更为缓慢。
由此可见,尽管今年以来欧元区经济的复苏差强人意,但从历史来看,当前欧元区经济的表现很难被称为真正意义上的复苏,尤其是与90年代的日本经济相类似,欧元区也面临着“失去的十年”的风险。在此背景下,我们预计欧央行将于年内扩大刺激计划(最可能的方式是延长现有QE的期限),从而将QE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