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中国9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05万亿元,创有纪录来同期最高,预期9000亿元,前值8096亿元;9月社会融资规模1.3万亿元,预期1.2万亿元,前值1.08万亿元,修正为1.0823万亿元;前三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13.00万亿元。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9.9万亿元。9月M2货币供应同比13.1%,预期13.1%,前值13.3%;M1货币供应同比11.4%,预期9.8%,前值9.3%;M0货币供应同比3.7%,预期3.0%,前值1.8%。
点评:
表外融资收缩致社融低增长,但9月降幅收窄,贷款占社融比近80%:9月份新增社融1.3万亿元,前三季度累计新增11.9万亿,同比下降-7.39%,较8月降幅收窄2.5个百分点。降幅收窄,一方面是由于占比近80%的累计新增人民币贷款同比增幅略有上升,同时,由于近期利率呈现较大幅度下行,债券融资改善明显,9月单月新增债券融资达3728亿元。但整体而言,由于监管趋严,表外业务严重收缩,委托贷款、信托贷款、银行承兑汇票均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使得今年以来社融增长整体疲弱。
人民币贷款增速较高,但其在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中表现较弱:9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1.05万亿,余额增长15.4%,三季度,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速显著高于上半年,这主要与7月份救市中,金融企业贷款大幅增加扰动。单从9月份看,居民和企业中长期贷款分别为3256和3555亿元,整体中长期贷款占比从8月份50%进一步上升至65%,前者主要受房地产销售回暖带动,后者则显示企业融资需求加大。但另一方面值得注意的是,前8个月固定资产投资资金中来源于贷款的资金同比下降了5.3%,低于同期整体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为6.8%,更低于同期贷款余额15.4%的同比增速。显示银行信贷资金并未较好地转化至投资端。
M2结构比总量更重要,从存款性公司概览看“钱来钱往”:9月份M2增长13.1%,高于全年12%的目标值。但从结构上看,M2的高增长主要受“其他存款”增速高于50%推动,而“其他存款”事实上是其它存款性公司对其他金融性公司的债权,也就相当于来自如证券公司等非存款性金融机构的存款,这事实上还是来自于今年牛市下金融机构存款大增的推动,这部分效应在后续或逐渐减弱。另一方面,从投向看,国内信贷占比提升,而在汇率贬值,外汇占款下行下,国外资产比重下降。再国内信贷中,对中央政府和对其他金融部门债权的增速远高于对其他非金融部门债权的增长,也就是说,从整个银行系统来说,中央政府和金融机构获取信贷资源的比重有所提升,而非政府非金融机构获取信贷资源比重下行,实体或并未充分享受到M2的高增长。
总体而言,当前金融数据不论是信贷还是M2,或均存在一定“虚火”,对其结构的分析或比总量分析更为重要,从结构上看,当前的金融对实体的支撑并不如其总量看上去这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