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内容提要:
在整个金融改革的大趋势下,中国的证券公司正在寻找业务模块设置的变革,以寻求新的协同与效率。在这一背景下,我们试图通过对国外三个具有代表性的证券公司:高盛集团、嘉信理财、野村证券的研究,来分析国际成功的证券公司的业务模块设置,以及相应的业绩表现;更深一层的,试图对其背后的业务目标、资源配置做出了解;
选取的上述三家公司则各具代表性:高盛集团是全球业务规模最大的投行之一,其业务范围综合、全面;嘉信理财则是通过互联网经纪业务崛起的经纪+资管业务的代表,以其业务风格及创造力而独具特色;而野村则是代表了亚洲范围内最为成功,并成功将业务扩展至全球的证券公司;
高盛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投资银行之一,其业务风格、业务模式也成为全球许多证券公司的学习与模仿的对象。然而高盛自身却一直没有停止对组织结构以及管理模式的探索。在2001年至2011年这十年里,高盛曾两次大规模变动其部门划分结构;
嘉信的业务模块设置则显得更为简单:公司的业务模块仅划分为两块:个人投资者服务模块和机构业务模块。在个人投资者服务模块下面,设置零售经纪业务和银行业务;而机构业务模块下面则包含托管业务、交易业务及其他支持服务;
相比较于高盛集团和嘉信理财,野村证券的业务模块设置则显得更为“保守”。作为日本证券市场的领跑者,野村将个人投资者业务和机构投资者业务同时设立在一级业务模块中,分别命名为零售(Retail)业务模块和批发(Wholesale)业务模块,但没有将自营业务(或自有资金投资业务)作为一个重要的业务条线进行设置。这反应出公司的整体定位较为偏向专业性的风险定价机构和专业机构,而不是作为自有资金的投资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