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据媒体报道,银监会正酝酿旨在规范银行同业业务的监管新政,包括:1、将银行自营资金投向非标资产与银行理财资金投向非标资产的行为统一纳入监管范畴,且设定总额度,具体上限暂不确定;2、叫停买入返售业务;3、加大非标资产拨备计提。
我们的点评如下:
监管落实的可能性较大,但具体标准仍待观察:8号文之后市场一直预期银监会将会要求银行就同业业务中的非标资产计提拨备,而银监会也曾表态将细化8号文但迟迟未见政策出台。在近两年银行同业业务、自营投资业务中信托受益权规模日益庞大,央行在货政报告中也就同业业务对M2的影响做了专题分析,预计监管政策大概率会出,但方向可能仍是非标的标准化、透明化。
对银行短期业绩的影响偏小:非标资产期限一般较长,监管的做法预计是和8号文一致,对存量资产给予宽限期,等其逐步消化,对增量部分给予一定上限。拨备计提方面,预计对银行业绩影响较小。因为整体而言目前银行拨备水平仍然是比较高的,更倾向于用拨备回拨的形式稳定短期业绩,比如近两年不良贷款增加的背景下信用成本的波动实际上并不大。另外同业业务规模较大的兴业银行在2、3季度已经计提了较多拨备。
流动性层面不会有大的波动:按照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的观点,预计央行仍将致力于稳定市场预期,即便流动性有波动,央行可能也将采取措施去对冲。同时,考虑到季节效应,4季度财政存款的投放、外汇占款的增加都将对流动性偏紧的情况形成缓冲。
各家银行表内非标业务统计:按照今年中期末的数据,整体上表内非标业务规模可能在2.5万亿左右(在6月流动性冲击之下各家银行不同程度的收缩了同业业务规模,预计目前余额可能略少);其中平安、兴业、浦发、光大表内非标业务占总资产的比重较高,在10%以上;其次是宁波、南京、民生、招行。大银行基本很少涉及。因此,监管政策在二级市场层面可能会对非标业务比重高的银行有负面影响。但长期而言,我们认为改革和转型背景下,机制灵活的平安、兴业、民生仍值得持续关注。
投资建议:银行3季度各项经营指标显示规模增速放缓、负债成本压力、不良贷款压力均逐渐体现,资产端结构调整、负债端激烈竞争不可避免。但在目前的估值水平下,行业整体而言下行风险不大,配置价值无疑,而各领域改革的力度将决定估值是否能迎来重估,国企改革、地方政府财政金融体制改革值得紧密关注。
风险提示:利率市场化加速、经济增速大幅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