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要点:
供给席卷市场,需求尚能匹配。民生转债顺利发行。此券公布的中签率虽创新低,但是实则由可申购资金较少,及网下申购资金量低于预期共同影响所致。另外,虽申购模式创新,但效果未必明显。具体我们在文中做了分析。民生转债过后市场将再次面临百亿以上规模的大盘转债冲击。但我们从需求端看,一方面转债基金扎堆发行;另一方面,证监会取消了产品审核通道制,常规产品的审核周期缩短至20个工作日,在政策鼓励下债基发行出现喷井,同时存量债基对转债的配置也有不少加码;此外,目前投资者仍然认为现存转债容量偏小,可操作空间不大,表示会继续关注优质转债发行。我们从这些需求反应上可以判断两点,即:一、表现出投资者对转债市场的认可,给市场带来信心;二、会为市场带来不少增量资金,一定程度上缓冲了供给对市场的影响程度。
未来转债相对信用债优势尚存。从大类资产配置的角度看,相比信用债,我们认为未来转债市场还是具备一定的比较优势,不过,这样的优势必须本轮回调结束后方能体现。二季度信用债券供给压力较大,“8号文”出台虽然在给信用债需求带来了支撑,但是随着信用利差的进一步收窄,未来信用债的投资空间将越来越小,交易性机会将难觅。目前经济虽然复苏力度低于预期,但弱复苏的确认及通胀逐渐抬头的趋势,都预示着刺激性货币政策出台的可能性偏低,进而表明了未来利率下行空间将不会太大。信用债,尤其是下半年,将以票息贡献为主。相对信用债,持有转债的机会成本相对较低,从长期看,经济复苏仍是市场估值重心上移的最根本动力,全年跑赢信用债应该不是太大问题。 单从二季度来看,我们将节奏定调为“观察方向,持盈保泰”。从财政部部长在13年发展年会中对“中国财政赤字规模较大”的表态看到,未来财政政策的刺激力度恐难有太大亮点,更多的表现在对实体经济的托底作用。同时,这段时间也是IPO重启、地产调控等风险因素的消化期。加之近期理财业务的规范对实体经济流动性造成了短期收紧,增加了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这个时期投资者对经济复苏、政策传导及市场流动性的预期将逐步回归中性。对股市的高敏感性传导至转债市场估值同样也会相应面临回调,二季度系统性行情上演难度偏大,利空消化后或才能迎来本年度估值的第二次扩张。这个时期相对应该谨慎控制仓位,同时可以以二季度经济数据的进一步确认做为第二轮增仓时点。
个券配置上,我们继续建议降低重心,安全为重,同时以业绩为基本导向。具体可关注石化、民生和电力转债的配置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