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8月11日,央行公布7月社会融资规模为7188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1.48万亿元;7月末,M2余额同比增长13.3%,M1余额同比增长6.6%。
点评.
1、救市资金入场,新增信贷超出预期.
7月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1.48万亿元,同比多增1.09万亿元,环比多增1994亿元,远超市场预期。分部门来看,短期贷款及票据融资新增1773亿元,同比多增2144亿元,环比少增5244亿元,其中票据融资新增2567亿元,同比多增841亿元,环比少增888亿元,票据融资维持在较高水平;中长期贷款新增3817亿元,同比少增68亿元,环比少增2300亿元,创9个月以来的新低,长期投资的意愿较弱;居民中长期贷款新增2783亿元,同比多增986亿元,环比少增152亿元,房地产市场逐步回暖持续刺激居民住房按揭贷款的增长。
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大幅上升并远超预期,但更多的是受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大增影响(该数据从6月的-464亿元大涨至7月的8864亿元)。扣除证金公司通过央行再贷款、同业借款、拆借等获得的救市资金后,信贷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依旧不容乐观,短期贷款方面银行以票据冲量,说明惜贷情绪依然较强。
2、社会融资规模大幅回落.
7月社会融资规模为7188亿元,环比收缩1.14万亿元,但同比增加4451亿元。从分项结构来看,对实体经济贷款为5890亿元,较上月大幅减少7350亿元,也从侧面说明新增信贷大增主要是救市资金而非实体信贷需求的推动;表外融资继续萎缩,环比下降2997亿元,持续转入表内;股票融资因IPO和再融资暂缓大幅收缩,而企业通过债券融资维持在高位。
7月社会融资规模显著收缩,主要是对实体经济贷款季节性减少。
此外,因股市持续调整,债市吸引了部分避险资金,且新股发行暂缓导致部分打新基金投资者转入债市,信用债的需求上升,也推动了债券融资规模的持续增长。
3、银行存款持续进入资本市场.
7月人民币存款增加2.17万亿元,环比少增6395亿元。其中,居民存款减少596亿元,环比少增1万亿元;企业存款减少2136亿元,环比少增1.27万亿元;而同期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1.81万亿元,在经历了6月的大幅收缩后迅速反弹,银行存款持续进入资本市场。7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同比增长13.4%,增速比上月降低2.7个百分点。
4、M2同比增速大幅提高.
7月末M2余额135.32万亿元,同比增长13.3%,增速比上月末高1.5个百分点,超出市场预期,且创近一年来的新高。我们认为7月M2增速大幅提高一方面是由于证金公司救市资金变相增加了货币供应,导致派生存款增加;另一方面,在经历了前期多轮降准后,货币乘数提升较为明显。
7月末M1余额35.31万亿元,同比增长6.6%,增速比上月末高2.3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低0.1个百分点。
5、货币政策还需持续宽松.
7月新增信贷大超预期,但更多的是受救市资金推动,同时企业中长期贷款降至19个月以来的新低,说明企业加杠杆意愿较差。虽然CPI呈现回升的趋势,全面宽松的可能性下降,但引导信贷支持实体经济,降低企业实际利率水平需要货币政策维持宽松,M2或将保持快速增长。
结论.
1、7月新增信贷超出市场预期,但更多的是受救市资金的影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依旧不容乐观。
2、7月社会融资规模大幅回落,对实体经济贷款季节性减少,而债券融资维持在较高水平。
3、7月M2增速创近一年新高,证金公司救市资金变相增加了货币供应,同时在经历了前期多轮降准后,货币乘数提升较为明显。
4、7月企业中长期贷款降至19个月以来的新低,实体经济加杠杆意愿不强。虽然全面宽松的可能性下降,但引导信贷支持实体经济,降低企业实际利率水平需要货币政策维持宽松,M2或将保持快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