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2015年7月中采制造业PMI为50.0%,环比下降0.2个百分点;财新PMI终值为47.8%,较上月下降1.6个百分点,较初值下滑0.4个百分点。
点评:7月中采PMI下降0.2个百分点至50.0%,上半年的平缓回升趋势暂告结束。从中采PMI环比变化的历史数据看,通常从6月开始PMI环比出现趋势性改善,至9月份到达下半年环比的景气高点,PMI总指标以及分项中的生产、新订单都符合这一规律。从这一角度看,今年的PMI表现较弱,总指标和生产环比均在持续下滑,至今未见季节性改善,而新订单7月虽环比跌幅收窄,但仍低于5月的水平。
分项中,生产指数回落0.5个百分点至52.4%,统计局对此的解释为:“受高温暴雨等天气影响,以及一些企业限产,进行设备检修和技术改造,生产增长趋缓”,这显示生产回落中存在一定的短期因素的影响,但目前PMI的核心矛盾还是在于需求疲弱,如果需求不改善,生产也必将持续受到抑制。
7月份新订单跌破枯荣线至49.9%,新出口订单降至47.9%,产成品库存小幅下滑,14年以来该指标多数落在47-48附近,显示去库存过程在持续的缓慢进行。企业在手订单、采购量、进口、原材料库存指标下滑,企业对原材料需求的放缓在价格方面表现明显,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大幅下滑2.6个百分点至44.7,国际黄金、原油、主要金属价格下滑,国内水泥、钢材、动力煤等工业品价格也在持续回落,验证了工业需求疲弱的事实,预计7月PPI跌幅可能进一步扩大。大中小型企业PMI均有所回落,小企业降至46.9的低位,中型企业也降至50,反映小企业不景气依然是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而样本偏重中小企业的财新PMI(原汇丰PMI)回落幅度较中采明显更大也说明了这一点,其中产出大幅下滑2.4个百分点至47.3。
整体来看,目前依然是微观主体景气度偏低,经济内生增长乏力的状况。下半年财政发力状况如果理想,需求有望出现一些改善,并进而牵引其他指标回升,但从逻辑上讲,外力拉动、政策引导的需求回升很难具有持续性,“4万亿”就是最好的例证,同时资源大量向政府部门集中也会降低企业部门恢复的难度。因此,在政策方面,下半年除了基建投资等需求管理的调控政策需要继续加强外,政策在经济结构调整、融资成本下降等方面也需要做出更多努力,以改善企业经营环境,促进ROE的改善和投资意愿的回升。预计下半年货币政策继续维持宽松格局,采取总量宽松加定向宽松的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