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改革和调控角度看,当前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变化都是“新常态”的组成部分,这是一个动态概念。从中国经济发展方向来看,“新常态”应该是个静态目标,表现为区域经济圈的布局基本形成、创新经济领域形成持续增长的驱动力,传统经济找到可持续发展模式、产品附加值提升、人力资本及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等等。
上半年,我国GDP 同比增长7.0%,经济增速整体处在回落后趋稳的弱势状态,总量增速弹性很小。当前经济的主要亮点体现为消费及净出口对经济贡献上升,高耗能产业持续收缩等,反映了产业结构升级的一些积极信号。然而当前经济增长基石仍不牢固,传统产业尚未找到新的增长模式,上半年金融行业一支独大也显示了增长的不平衡性和脆弱性。
中期来看,下半年服务业整体发展方向依然向好,但是金融产业的整体贡献度将减弱,另外第一产业有望在季节性因素推动下稳步回升。从需求角度看,下半年投资整体维持弱势,依然处在探底阶段,但是房地产投资有望在低位出现技术性复苏;消费有望在旺季到来的推动下继续回升;外贸将在波动中继续改善。同时需警惕金融市场的波动对实体经济造成的多层次冲击。
长期来看,中国寻找新常态的“长征”刚刚开始。中国初级人口红利的丧失、人力资本及产业附加值增长缓慢、过剩产能去化道路漫长等等都是中国长期发展面临的艰巨挑战。积极的一面是,转型过程中政策环境将保持积极态势。制度红利是我国经济最终能够达到新常态目标的重要推动力,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也将以托底经济、助力转型为最高目标,此外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也将稳步推进,随着转型推进、经济筑底企稳,长期内人民币资产的国际吸引力也将缓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