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回顾。
上周市场先抑后扬,截至收盘,上证综指收报3877.80点,深证成指收报12038.15点。当周,上证综指累计上涨5.18%,结束连续三周大跌;深证成指累计下跌1.70%,连续四周下挫。中小板指当周跌0.83%,连跌四周;创业板指收复2500点,当周跌2.66%。
策略展望与思考。
从千股跌停,到千股停牌,再到千股涨停。“股灾”后的市场,尽管有所好转,但仍然处于大病初愈的阶段。未来长期的市场走向,势必将受到“救市”政策的惯性力量和投资者情绪如何恢复等因素的影响。
对于前者而言,主要就是关注“政策牛”或“改革牛”上能否继续“放大招”,包括持续超出市场预期的货币政策、类似南北车合并这样的国企改革推进等等。
对于后一种因素,其实就取决于“资金牛”或“杠杆牛”的恢复状况。在“资金牛”上,市场并不缺少黄金。这在上周四和上周五大量股票巨量封死涨停,一些已确定下折的分级基金B份额、甚至某即将退市的股票都遭到资金“无脑哄抢”的状态下可见一斑。而在前期备受打压、“股灾”中遭到诟病的“杠杆牛”方面,已有媒体在最近两天的反弹中报导,不少配资公司“生意爆棚”,不断有投资者对相关业务进行咨询,甚至包括很多此前已被不幸爆仓的人还想着卷土重来、东山再起。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来看,散户为主的中国市场“赌性”较强,乐于追求短期快速致富的神话。
从市场风格来看,一线大盘蓝筹股(如银行、两桶油等)因行情启动地较早,在上周五已略显疲态,特别是临近收盘的时候,民生银行、万科A、贵州茅台等均出现冲高回落、一度翻绿的情况。我们认为,一线蓝筹股将发挥缓冲流动性压力的“稳定器”作用,出现连续暴涨的可能性不大。短期内,可重点关注二线蓝筹股(扣除金融股和两桶油)和中小市值的股票,包括中报预增的错杀白马股、跌破定增价且大股东明确要进行增持的概念股等。
展望后市,不管现在是不是处于一个真正的“市场底”,我们在心态上应该既不“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也要不冲动是魔鬼,“好了伤疤忘了疼”。不加杠杆、不重仓去搏早期反弹依旧是应该严格遵守的交易纪律。长期而言,A股市场可能会借由此次调整慢慢从“疯牛”过渡到“慢牛”行情中。短期暴跌不害怕,长期慢牛不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