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经验:强化激励机制是美投行创新发展的重要内部催化。
美国投行在治理结构上最典型的特征1)是股权极端分散;2)是强调长期激励机制。90 年代末,美国前十大投资银行中第一大股东持股比重平均为11.96%,超过5%的仅有3 家。分散的股价结构,经营者可以灵活的确定企业经营策略。而且美国投行都拥有一定数量的内部持股,前十大投行内部持股比重平均为35.2%,其中奥特豪斯集团和高盛分别高达90%和78%。内部持股大多是实施长期股权激励策略的结果。
为了有效监督和激励经营者提高公司业绩,美投行对高级管理人员实施与业绩挂钩的薪酬体制,同时运用股票期权等金融工具,极大的强化了激励作用的发挥,管理层不断进行金融创新,增加股东回报。
制度障碍扫除后关键看各公司的实施进展和具体方案,上市券商中广发、长江证券等在股权结构上较有优势。
《管理规定》对后期激励方案设计留下较大空间,证券公司可通过下列方式解决激励股权来源:一是增资扩股;二是回购本公司股权;三是法律、行政法规允许的其他方式;股权激励的方式也可以区分为两种:一是直接持股方式,激励对象直接持有证券公司授予的限制性股权或股票期权;二是间接持股方式,激励对象通过设立信托计划或公司、合伙企业等方式持有证券公司授予的限制性股权或股票期权。
制度障碍扫除后而关键看各公司的实施进展和具体方案,从实际操作层面来讲,民营或股权较为分散券商实施障碍较低,上市券商中长江、广发、国金证券等在股权结构上较有优势。而且长江和广发证券在上市前由原股东作为委托人成立“粤财信托*股权激励计划之股权储备集合财产信托”(分别占股本的3.62%和4.07%),其中长江证券的该信托已于2012 年2 月到期,信托终止后70%归还委托人,30%预留公司工会,用于员工激励),已具备股权激励的股权来源和实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