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证监会与香港证监会批准沪港股票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试点
内地证监会与香港证监会宣布在上交所和港交所之间建立股票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试点,预计该项目将在约6个月后正式启动。要点包括:1)允许两地投资者通过当地证券公司买卖规定范围内的对方交易所上市的股票,包括境外投资者委托香港券商买卖上交所股票的沪股通和境内投资者委托内地券商买卖港交所股票的港股通。2)试点初期,沪股通和港股通总额度分别为人民币3,000亿元/2,500亿元,每日额度分别为人民币130亿元/105亿元;3)参与港股通的境内投资者仅限于机构投资者及证券账户及资金账户余额合计不低于人民币50万元的个人投资者。
短期盈利影响有限;香港券商有望更多受益
这一试点项目在现有的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与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机制之外又开辟了新的跨境投资渠道,相当于为境外/境内投资再添2,500亿/3,000亿额度。不过,考虑到初期额度以及当前市场换手率,我们认为该项目对于内地券商成交量的提振有限。我们估算,假设各自额度得到充分利用,沪港通试点将分别推动内地/香港券商的日均成交量提高1%/3%。在未考虑内地券商香港业务的情况下,我们认为1%的成交量增长将推动我们所覆盖内地券商的2014年税后净利润增长0.4%-1.5%。不过,存在进一步调整投资额度的可能性,因为境外投资者对A股市场的参与度依然不高(截至2014年一季度末,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的投资额度相当于A股市场自由流通市值的2.7%)。
因境外业务以及A/H股折让而首选中信证券A股(买入)
我们认为,从长期来看,拥有可观境外业务规模的内地券商有望更多受益于跨境投资流增长。中信证券的境外业务规模最大,海通证券位居第二。与此同时,沪港通机制的建立有望收窄当前的A-H股估值缺口。我们认为这对中信证券A股尤为有利,因为目前中信证券A股估值较H股折让19%。我们认为光大证券(中性)/银河证券(买入)将因较高的经纪业务占比而小幅受益于市场成交量的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