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5月13日,央行公布4月社会融资规模为1.05万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7079亿元;4月末,M2余额同比增长10.1%,M1余额同比增长3.7%。
点评
1、新增信贷大幅低于预期,银行风险偏好下降
4月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7079亿元,同比少增666亿元,环比少增4721亿元,大幅低于市场预期。分部门来看,短期贷款及票据融资新增3421亿元,同比多增1087亿元,其中票据融资新增1361亿元,环比多增1080亿元,说明金融机构更倾向于融出短期资金;中长期贷款新增4344亿元,同比少增791亿元,基建投资的支持力度依然较强;居民中长期贷款新增1568亿元,环比少增102亿元,房地产政策放松后对居民房贷的刺激比较有限。
4月新增人民币贷款显著收窄,我们认为一方面是因为实体经济加杠杆意愿不强;另一方面是因为银行对经济下行的担忧加深,风险偏好下降。
2、社会融资规模连续收窄,表外业务持续萎缩
4月社会融资规模为1.05万亿元,比上月少1316亿元,连续3个月下降,比去年同期少4756亿元。从分项结构来看,对实体经济贷款持续下降,外币贷款连续3个月减少,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等表外融资持续萎缩,直接融资规模上升。
4月流动性显著宽松,但社会融资规模依然低于历史平均水平,信贷和表外融资同步收缩,说明实体经济融资需求较弱,经济下行的压力依然较大。
3、新增人民币存款持续下降,财政存款投放力度较大
4月人民币存款增加8711亿元,同比多增1.53万亿元,环比少增1.69万亿元。其中,居民存款减少1.05万亿元,环比少增1.65万亿元,存款流失的情况未见改善;财政存款增加1101亿元,同比少增4520亿元,财政投放力度较大。4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同比增长9.7%,增速比上月减少0.4个百分点。
4、M2同比增速降至历史新低
4月末M2余额128.08万亿元,同比增长10.1%,增速比上月末低1.5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低3.1个百分点,显著低于市场预期,并创历史新低。我们认为一方面是因为外汇占款有下行的趋势,减少了基础货币的供给;另一方面是因为银行风险偏好下降,企业融资需求不足,货币派生效用减弱。
4月末M1余额33.64万亿元,同比增长3.7%,增速比上月末高0.8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低1.8个百分点。
5、货币政策仍将持续宽松
4月经济增长疲弱,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未见改善,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从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释放的信号来看,我们认为货币政策将持续宽松,并致力于提高融资需求,降低融资成本。
结论
1、实体经济加杠杆意愿不强,银行风险偏好下降,4月新增人民币贷款显著低于预期。
2、4月社会融资规模低于历史平均水平,信贷和表外融资同步收缩,直接融资占比上升。
3、外汇占款有下行的趋势,银行风险偏好下降,企业融资需求不足,货币派生效用减弱,4月M2增速创历史新低。
4、货币政策将持续宽松,并致力于提高融资需求,降低融资成本。